目錄
前言
第1章 數(shù)值模擬簡述以及磁流體基本方程組概述 1
1.1 數(shù)值模擬簡述 1
1.2 磁流體基本方程組概述 2
第2章 ZEUS-2D 程序 7
2.1 基本求解方法 7
2.2 網格劃分 8
2.3 具體數(shù)值算法 10
2.4 算法的穩(wěn)定性和精確性 20
第3章 光球背景以及色球背景簡介 22
3.1 光球磁通量管 24
3.1.1 太陽光球亮點和光斑的區(qū)別 27
3.1.2 光球亮點的研究現(xiàn)狀 29
3.1.3 研究光球亮點物理意義 34
3.2 色球背景 37
第4章 CME 概述 44
4.1 CME 的觀測特征以及統(tǒng)計特征 45
4.1.1 CME 的形態(tài)和結構 46
4.1.2 CME 的平均質量和能量 48
4.1.3 CME 的速度 50
4.1.4 CME 的加速度 52
4.1.5 CME 的角寬度 54
¢ iv ¢ 目 錄
4.1.6 CME 的緯度分布 56
4.1.7 CME 的發(fā)生率 57
4.2 與 CME 相關的太陽爆發(fā)現(xiàn)象 58
4.2.1 CME 與耀斑及耀斑理論模型 58
4.2.2 CME 與爆發(fā)日珥 61
4.3 CME 的伴生現(xiàn)象 63
4.3.1 莫爾頓波 63
4.3.2 EIT 波 65
4.3.3 暗區(qū) 68
4.3.4 太陽射電爆發(fā)現(xiàn)象 71
4.4 主要太陽爆發(fā)模型簡介 74
4.4.1 非無力場模型 76
4.4.2 理想磁流體動力學模型 76
4.4.3 耗散磁流體動力學模型和混合模型 76
第5章 光球磁場變化對日冕磁位形演化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 81
5.1 摘要 81
5.2 介紹 82
5.3 物理模型及計算公式簡介 83
5.4 計算結果 86
5.4.1 背景場相對強度與磁繩平衡高度的關系 86
5.4.2 系統(tǒng)在不同背景場的演化 87
5.4.3 磁繩半徑對系統(tǒng)演化的影響 90
5.5 討論和總結 92
第6章 太陽光球孤立和非孤立亮點的統(tǒng)計分析 94
6.1 觀測和數(shù)據(jù)處理 94
6.1.1 1m 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及觀測環(huán)境簡介 94
6.1.2 高分辨圖像重建 96
6.1.3 觀測 96
6.1.4 數(shù)據(jù)對齊 98
6.2 孤立和非孤立亮點的識別和跟蹤算法 103
6.3 結果和討論 116
6.3.1 壽命 118
6.3.2 面積和等效直徑 120
6.3.3 亮度對比度 125
6.4 亮點的演化分析 128
6.4.1 事例一:亮點的自身形變 128
6.4.2 事例二:亮點在渦旋運動中的演化 130
6.4.3 事例三:亮點的融合 132
6.4.4 事例四:亮點的分裂 133
6.4.5 事例五:亮點的融合和分裂 135
6.5 小結 136
參考文獻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