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書籍設計在我國藝術領域還屬于邊緣藝術范疇,在藝術教育整體框架內更是缺少必要的研究和實踐,《概念書籍創(chuàng)意設計與實踐研究》從書籍形態(tài)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入手,追溯書籍形態(tài)演變的規(guī)律,分析指出了概念書籍出現的歷史必然性。給出概念書籍的定義,即狹義的概念書籍僅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是作者藝術思想和某種理念的表達,是書籍形式藝術的集中體現;廣義的概念書籍是由具有一定整體的創(chuàng)作理念貫穿始終,而且有著突破性的書籍裝幀設計形式,進入了商品流通領域,被大眾所消費的書籍。概括總結了概念書籍的特征,并論述了概念書籍在前瞻性與觀念性的思考,閱讀行為與設計技巧的碰撞,設計思想和工學創(chuàng)新的結合,所表現出的自我能量釋放和理論思維進步。同時又從當代藝術領域和社會文化兩個層面,對概念書籍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心理需求進行詳盡研究。在藝術審美領域,概念書籍有著當代藝術的審美特性。首先,它模糊藝術和生活的界限,讓藝術成為生活中的一個行為,翻開圖書閱讀就是一種藝術行為的開始;第二,它使我們看見現實背后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在這種現實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之外,還有直覺對美的頓悟;第三,概念書籍的陳列和展出,突顯了當代裝置藝術的特征,參觀者深入其中,充分得到立體的、全方位的體驗,并通過互動環(huán)節(jié),有了更深層次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