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9.00
作 者: | 李延萍 |
出版社: |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17272483 | 出版時間: | 2018-09-01 | 包裝: | 精裝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第一章 守神機:針灸臨床決勝秘訣
第一節(jié) 針灸臨床從《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起
第二節(jié) 形、神、關、機要義與臨床應用
第三節(jié) 把握神機的針灸臨床行為模式
第四節(jié) 補瀉手法技術是對神機感應的把握與運用
第五節(jié) 金明時代復式針刺手法的爭鳴
第二章 針灸穴法要義
第一節(jié) “穴法”,宋元后針灸臨床上的一個術語
第二節(jié) “穴法”的由來與概念的延伸
第三節(jié) 針灸穴法流派的形成過程及其主要貢獻
第四節(jié) 穴法的選穴、配穴要義
第五節(jié) 穴法技術手法的特點
附1:擔截配穴法
附2:《攔江賦》
第三章 調動神機的針刺“動留針術”
第一節(jié) 針刺“動留針術”是對神機的調動
第二節(jié) 古籍中動態(tài)留針的應用
第三節(jié) “動留針術”對古道家“導引”的借鏡
第四節(jié) “動留針術”實用技術
第四章 臨床實用穴法技術
第一節(jié) 針灸臨床注意事項
附:幾種特殊的針刺技術
第二節(jié) 得氣與行氣之術
第五章 類證穴法
第一節(jié) 痛癥
一、頭痛
二、三叉神經(jīng)痛
三、脅痛
四、肋間神經(jīng)痛
五、腹痛
六、胃脘痛
七、膽絞痛
八、腎絞痛
九、腰背疼痛
十、坐骨神經(jīng)痛
第二節(jié) 痹證與損傷
一、痹證
二、頸椎病
三、肩周炎
四、網(wǎng)球肘
五、腕管綜合征
六、腱鞘炎
七、腱鞘囊腫
八、膝部軟組織損傷
九、腿轉筋
十、踝部軟組織損傷
十一、足痛
十二、落枕
十三、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綜合征
十四、肋軟骨炎
十五、急性腰扭傷
第三節(jié) 癱痿諸癥
一、中風癱瘓
二、脊髓損傷性截癱
三、面癱
四、面肌痙攣
五、急慢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炎
六、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七、重癥肌無力
八、脊髓空洞癥
九、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
十、脫髄鞘疾病
十一、亞急性脊髄聯(lián)合變性
第四節(jié) 雜癥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心慌心悸
四、慢性疲勞綜合征
五、失眠
六、嗜睡
七、癔癥
八、癇證
九、眩暈
十、嘔吐
十一、呃逆
十二、噎膈
十三、胃下垂
十四、慢性腹瀉
十五、便秘
十六、急性胃腸炎
十七、尿路感染
十八、急慢性前列腺炎
十九、遺精
二十、陽痿
二十一、泌尿系結石
二十二、急性尿潴留
第五節(jié) 婦兒科病癥
一、月經(jīng)不調
二、痛經(jīng)
三、閉經(jīng)
四、崩漏
五、帶下
六、胎位不正
七、乳汁不足
八、回乳
九、乳汁自溢
十、乳腺增生
十一、產(chǎn)后腹痛
十二、小兒遺尿
十三、小兒疳積
十四、痄腮
第六節(jié) 五官科及外科病癥
一、目赤腫痛
二、近視及視疲勞
三、斜視、復視或眼肌麻痹
四、耳鳴、耳聾
五、咽喉腫痛
六、鼻淵
七、風疹
八、濕疹
九、神經(jīng)性皮炎
十、帶狀皰疹
十一、丹毒
十二、急性乳腺炎
第六章 醫(yī)話醫(yī)論
一、行氣非專乎手法
二、偏枯宜燮理陰陽
三、用針之要,勿忘其神
四、《針灸甲乙經(jīng)校釋》對皇甫謐自序中“其他”校改的商榷
五、道家思想方法對針灸學術的影響
六、萬云程針灸學術思想初探
七、針灸度量標準的改革與建議
八、論細灸條的臨床應用
九、論拔罐有寒溫之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