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8.00
作 者: | 陸凱華 |
出版社: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309139310 | 出版時間: | 2018-10-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 | 字數: |
導言:歐洲文明的危機與悲劇的新生
一、西美爾與韋伯:新康德主義的文化意識
二、藝術的獨立性:拯救文明危機的可能性
三、現時代的藝術:作為藝術形式的新悲劇
第一章 《現代戲劇進化史》:盧卡奇悲劇問題的起點
引子——悲劇快感問題與盧卡奇的回應
第一節(jié) 現時代的語境與悲劇的意義
一、悲劇的社會學——西美爾的啟發(fā)與影響
二、對苦難的模仿——現時代對悲劇的需要
三、新悲劇的特性——調和性的力量的懸置
第二節(jié) 命運與必然性——悲劇形式的核心
一、悲劇必然性的目標:對生活的藝術性重建
二、悲劇必然性的功能:戲劇效應的內在條件
三、悲劇必然性的標準:現時代悲劇的風格化
第三節(jié) 現代悲劇形式的先驗演繹
一、悲劇創(chuàng)作的先天性前提與先驗形式
二、安提戈涅:古今悲劇命運在“世界觀”上的差異
三、現代悲劇的先驗演繹:戲(悲)劇的辯證法
四、現代悲劇的先驗演繹:悲劇中的對白與象征
第二章 悲劇的“形而上學”
第一節(jié) 悲劇“形而上學”的四重內涵
第二節(jié) 悲劇的形而上學:觀念論與浪漫主義
一、德國觀念論:重建人的“形而上學”
二、浪漫主義:“形而上學”的藝術話語
三、悲劇的界限:浪漫主義的失敗
第三節(jié) 渴望:悲劇的形而上學之依據
一、《渴望與形式》:何為渴望?
二、對渴望的滿足:藝術及其形式
三、渴望滿足的路徑:悲劇與諸現代藝術的差異
第三章 《悲劇的形而上學》:作為評判形式的抒情悲劇
第一節(jié) 英雄的悲劇——現時代的悲劇特性
一、人的悲劇:對古希臘悲劇的重新解讀
二、新神秘劇:現代悲劇的條件與要素
三、顯現本質:現代悲劇的內容與目標
第二節(jié) 作為評判形式的現代悲劇
一、現代悲劇的類型:感性與知性的矛盾在悲劇人物上的聚焦
二、對生活的審判——悲劇的“詩性倫理學”
第三節(jié) 現代悲劇的抒情性
一、奇跡:悲劇克服抒情性的可能性與現實出路
二、形式與本質的顛倒:現代悲劇的抒情化
三、奇跡的缺失:現代悲劇的“非調和性”
四、對悲劇的判詞:無以逃避的“抒情性”
第四章 《小說理論》:古典時代與史詩文學傳統
第一節(jié) 古希臘生活的總體性
一、生活的總體性:自然宗教與倫理共同體
二、希臘世界總體性內在的二元性與統一
第二節(jié) 史詩——希臘經典藝術形式
一、藝術的起點——對總體感性化的模仿
二、古希臘藝術——從雕塑到史詩的發(fā)展
三、史詩的特性——作為藝術形式的模仿
四、韻文與散文——史詩的語言及其意義
五、史詩的遠去——經典藝術的內在問題
第三節(jié) 古典時代的黃昏——古典悲劇與希臘哲學
一、歷史哲學的辨證法:倫理學與美學的辯證法
二、古典悲劇的誕生:挽救“總體性”的努力
三、柏拉圖主義哲學:現代悲劇內在原則的濫觴
第五章 《小說理論》:現時代與現代悲劇
第一節(jié) 現時代的狀況與現代悲劇的抒情性
一、現時代的狀況與抒情藝術的興起
二、現代悲?。菏闱樵瓌t的藝術表現
第二節(jié) 現代悲劇的“二元化”
一、“抽象”悲劇:悲劇復古主義的失敗
二、莎士比亞悲?。含F代悲劇的典范
第三節(jié) 孤獨與信任——現代悲劇的新主題
一、現代悲劇的時代狀況:個體的孤獨
二、現代悲劇的表現形式:對白與獨白
三、現代悲劇的和解形式:死亡與信任
第六章 現代悲劇的延續(xù)與終結:現代史詩與小說
第一節(jié) 現代史詩——悲劇抒情原則的深化
一、現代史詩的烏托邦化
二、現代史詩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節(jié) 第二自然與現代史詩的終結
一、黑格爾——藝術的終結與第二自然
二、盧卡奇——消極的第二自然概念
三、藝術終結——第二自然概念下的抒情詩
第三節(jié) 小說:第二自然中的真實藝術
一、小說的“總體性”:“內在性”與“生成”
二、小說的反諷:藝術的“反思性”
三、魔性與自由:小說中的偉大個人
結語:青年盧卡奇從悲劇問題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歷程
一、盧卡奇的悲劇觀與前馬克思主義時期的文藝理論
二、韋伯的影響——現時代的狀況與藝術道路的終結
三、從個人走向階級:走向黑格爾主義的
馬克思主義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