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格魯派大師第六世班禪洛桑貝丹益希于公元1775年撰寫的《大成就圣地香巴拉指南暨圣境天竺攬勝·萬千稀奇之源》,被譽為經典名作。作者以其特殊的宗教身份和宗教體驗的視角,引經據典,記敘古印度佛教興衰史、香巴拉的地理概貌,尋訪香巴拉的朝覲路線和步驟,到達香巴拉的殊勝果。佳作深奧玄妙,哲理精辟,被后人尊崇為經典,還被譯作多國文字流傳海內外,人們通常稱這篇經典名作為《香巴拉指南》。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被佛教的香巴拉傳說與傳教士在中國東部藏區(qū)游歷的傳記所感染,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撰寫出著名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他懷揣無限美好的情感和想象,以藏地動人的故事和情節(jié),潤物無聲地將藏傳佛教的香巴拉概念轉化為香格里拉。這本小說發(fā)表以后,不久改編成電影,轟動一時,Shangri-La這一英文名詞,也被收錄入辭典中,成為人間樂土的通用名稱,并將其意境引申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法國巴黎的香榭里大道名稱即由此而來,甚至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也將馬利蘭州山中的總統(tǒng)別墅命名為香格里拉,就是以后聞名于世的戴維營。如今香格里拉已成為人們精神寄托和生活追求的美好家園,代表著祥和寧靜、美滿富足的理想王國。云南省香格里拉研究會翻譯出版藏文古籍《香巴拉指南》,旨在尋根溯源,厘清香格里拉歷史文化脈絡,為愛好和研究香格里拉文化的人們打開一道直接眺望香格里拉歷史文明的窗口,滿足世人研究藏族社會、文化、宗教、歷史及人物,增強對香格里拉文化的理解,為共同建設和實現(xiàn)***、增進民族團結、建設和諧文明藏區(qū)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