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十六講》一講從大航海時代拉開人類社會首次全球化大幕切入,解讀全球化進程中不同治理體系對世界的影響,中西方世界異質文明交流與沖突引起東方世界、中國社會全面變革。第二講和第三講重點介紹東西方交流與碰撞引發(fā)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晚清維新改良與立憲運動,引發(fā)西方學術思想的廣泛傳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在中國的初步實踐;第四講至第十講重點講述中國早期的資產階級政黨運動,孫中山以黨建國的政治實踐,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國共初步合作的實踐,抗戰(zhàn)中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建國的全面實踐;源自于西方的政黨制度、憲政政治在嫁接與移植過程中,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并逐漸形成中國式的政黨政治格局。第十一講和第十二講重點講述中國政黨制度的確立到政治磨合中的艱難曲折的制度探索實踐;第十三講至第十五講,重點介紹“**”結束后中國政黨制度的恢復、發(fā)展、完善到制度化、憲法化的過程,逐步成熟定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種無可比擬的政黨制度;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文化基礎。第十六講分析論述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實踐價值及國際視野中的中國政黨制度,全面分析中國政黨制度對人類政治文明的貢獻。結束語部分從歷史、現(xiàn)實、實踐以及東西方比較視野,探析中國特色政黨制度話語體系建設問題,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多黨合作話語體系建設的必然性、話語體系建設面臨困境和路徑選擇,通過多黨合作話語體系建設,爭取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