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原書第2 版前言
前言
本書說明
Ⅲ 車輛動力學
9 應用動力學
9.1 動力學要素
9.1.1 力和力矩
9.1.2 動量
9.1.3 矢量
9.1.4 運動方程
9.1.5 功和能量
9.2 剛體平動動力學
9.3 剛體轉動動力學
9.4 質量慣性矩矩陣
9.5 牛頓運動方程的拉格朗日形式
9.6 拉格朗日力學
9.7 小結
9.8 主要符號
習題
10 車輛平面動力學
10.1 車輛坐標系
10.2 剛性車輛的牛頓- 歐拉動力學
10.3 作用在剛性車輛上的力系
10.3.1 輪胎力系和車身力系
10.3.2 輪胎側向力
10.3.3 兩輪模型和車身受力的分量
10.4 兩輪剛性車輛動力學
10.5 穩(wěn)態(tài)轉向
10.6 兩輪車輛的線性化模型
10.7 瞬態(tài)響應
10.8 小結
10.9 主要符號
習題
11 車輛側傾動力學
11.1 車輛坐標和自由度
11.2 運動方程
11.3 車輛力系
11.3.1 輪胎力系和車身力系
11.3.2 輪胎側向力
11.3.3 兩輪模型上車身受力的分量
11.4 兩輪剛性車輛動力學
11.5 穩(wěn)態(tài)運動
11.6 時間響應
11.7 小結
11.8 主要符號
習題
12 應用振動學
12.1 機械振動基礎
12.2 牛頓方法和振動
12.3 振動的頻率響應
12.3.1 力作用激勵
12.3.2 基座激勵
12.3.3 偏心激勵
12.3.4 偏心基座激勵
12.3.5 單自由度受迫振動頻率
響應的分類
12.4 振動的時間響應
12.5 振動的應用和測量
12.6 振動優(yōu)化理論
12.7 小結
12.8 主要符號
習題
13 車輛振動
13.1 拉格朗日方法和耗散函數
13.2 求積
13.3 固有頻率和振型
13.4 兩輪車輛模型和車身俯仰振型
13.5 二分之一車輛模型和車身
側傾振型
13.6 整車振動模型
13.7 小結
13.8 主要符號
習題
14 懸架優(yōu)化
14.1 數學模型
14.2 頻率響應
14.3 RMS 優(yōu)化
14.4 時間響應優(yōu)化
14.5 小結
14.6 主要符號
習題
15 四分之一車輛模型
15.1 數學模型
15.2 頻率響應
15.3 固有頻率和恒常頻率
15.4 RMS 優(yōu)化
15.5 基于固有頻率和車輪行程的優(yōu)化
15.6 小結
15.7 主要符號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