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88.00
作 者: | 菅鳳增 |
出版社: |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18939466 | 出版時間: | 2018-03-01 | 包裝: | |
開本: | 16開 | 頁數: | 字數: |
目 錄
Contents
顱頸交界區(qū)內固定與頸椎矢狀位平衡 / 001
1.經濟圓錐決定了軀體在最小能量消耗情況下活動的范圍 / 001
2.頸椎矢狀位平衡的測量:CBVA、SLS、McGS / 003
3.內固定與頸椎矢狀位平衡的調節(jié) / 006
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固定技術 / 009
4.熟識顱頸交界區(qū)解剖有助于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 / 009
5.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內固定技術已廣泛取代其他內固定技術 / 011
6. 術前完美并認真評估患者顱頸交界區(qū)影像學檢查 / 017
7.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固定方式 / 020
寰樞椎脫位的新分型與治療 / 029
8.樞椎脫位分型的現狀:將術前或術中牽引的結果作為判定“可復性”與“難復性”的標準有其局限性 / 030
9.寰樞椎脫位新型臨床分型系統(tǒng)對提高寰樞椎脫位患者的臨床療效
具有重要意義 / 032
10.牽引是否必須? / 039
11.寰樞椎脫位的手術并發(fā)癥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 041
直接后路復位矯形治療寰樞椎脫位 / 042
12.顱骨牽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042
13.直接后路復位手術體位 / 043
14.螺釘固定方式選擇 / 043
15.復位步驟及技術 / 044
齒狀突游離小骨合并的寰樞椎脫位 / 053
16.齒狀突小骨的解剖和病因學 / 053
17.齒狀突游離小骨致寰樞椎不穩(wěn)定的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 056
18.齒狀突游離小骨與寰樞關節(jié)不穩(wěn)定的影像學表現及形態(tài)學
測量 / 057
19.齒狀突游離小骨致寰樞關節(jié)不穩(wěn)定的治療 / 060
導航輔助下經口腔齒狀突切除術 / 063
20.經口腔齒狀突切除的手術指征 / 063
21.導航輔助下經口腔齒狀突切除手術技術 / 064
顱底凹陷及寰樞椎脫位患者后路復位矯形后脊髓空洞的轉歸 / 068
22.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的原因:腦脊液通路
異常 / 069
23.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合并脊髓空洞的臨床癥狀 / 075
24.通過寰樞椎復位解除齒狀突造成的壓迫是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合并脊髓空洞的主要治療方式 / 076
25.手術后脊髓空洞的轉歸 / 082
26.脊髓空洞恢復不良的原因 / 083
顱頸交界區(qū)后路固定后吞咽及呼吸困難 / 086
27.吞咽困難不是一個診斷而是一個癥狀 / 087
28.正常吞咽功能的解剖和生理基礎 / 087
29.術后吞咽困難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 / 089
30.枕頸內固定術后發(fā)生吞咽困難和(或)窒息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 092
參考文獻 / 101
出版者后記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