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醫(yī)學寰樞椎脫位與顱頸交界區(qū)畸形菅鳳增2018觀點

寰樞椎脫位與顱頸交界區(qū)畸形菅鳳增2018觀點

寰樞椎脫位與顱頸交界區(qū)畸形菅鳳增2018觀點

定 價:¥88.00

作 者: 菅鳳增
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8939466 出版時間: 2018-03-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對外科醫(yī)生來說,寰樞椎脫位的治療富于挑戰(zhàn)性,尤其合并顱底凹陷的寰樞椎脫位更是如此。長期以來,復位是治療寰樞椎脫位的主要手段,因此,將寰樞椎脫位分為“可復”與“不可復”是決定手術方式的主要理念。自螺釘用于脊柱內固定以來,利用螺釘及鈦棒復位,許多傳統(tǒng)認為“不可復”的寰樞椎脫位(如全麻下顱骨牽引),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復位。因此,“可復”與“不可復”的理念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在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直接后路復位及內固定已經成為外科治療寰樞椎脫位的主要理念與方式。自1999—2000年我們在國內外發(fā)表直接后路復位固定治療寰樞椎脫位技術以來,隨著治療經驗的積累,結合國內外交流,我們進一步發(fā)展、改進并完善了直接后路復位技術,如懸臂、撐開技術,以及關節(jié)突關節(jié)間松解植骨技術等,使傳統(tǒng)認為60%~90%不可復的顱底凹陷合并的寰樞椎脫位降為不足5%。我們認為,雖然復位是治療寰樞椎脫位的重要手段,但解除脊髓延髓的壓迫是治療的主要目的,因此,結合MR判斷治療結果較單純利用X線或CT更加客觀,也更有意義。盡管寰樞椎脫位的治療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們仍將致力于這一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另外,我們的理念與技術僅為一家之言,爭議甚至不同意見在所難免,在此,許多尚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也一并奉獻給大家,以供批評指導。

作者簡介

  菅鳳增,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專家委員會第三、四屆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學組副組長;中國醫(yī)促會骨科分會脊柱內鏡委員會副主委;亞太頸椎學會國際執(zhí)委;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脊柱外科委員會委員。1990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科大學(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同年至北京醫(yī)院工作。1997—2003年師從意大利羅馬大學La Sapienza神經外科Cantore 教授,獲得神經外科專家文憑(臨床醫(yī)學博士)。受凌鋒教授邀請,2004年回國后加入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外科,在凌鋒教授和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主席Samii教授指導下成立了我國1個脊柱神經外科專業(yè)。菅鳳增教授在國際上創(chuàng)后路撐開復位技術治療顱底凹陷合并的寰樞椎脫位。另外,在頸椎病、腰椎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領域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國內首次報告后路椎間孔擴大技術治療頸椎病,國內首次報告一側入路雙側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菅鳳增教授還積極推廣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如顯微鏡、內窺鏡及其他各種經皮手術技術,已經舉辦了近30期包括神經外科、骨科醫(yī)生參加的全國學習班,發(fā)起了全國脊柱神經外科大會、全國脊柱顯微外科大會等。

圖書目錄

 

目  錄

Contents

顱頸交界區(qū)內固定與頸椎矢狀位平衡 / 001
1.經濟圓錐決定了軀體在最小能量消耗情況下活動的范圍 / 001
2.頸椎矢狀位平衡的測量:CBVA、SLS、McGS / 003
3.內固定與頸椎矢狀位平衡的調節(jié) / 006
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固定技術 / 009
4.熟識顱頸交界區(qū)解剖有助于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 / 009
5.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內固定技術已廣泛取代其他內固定技術 / 011
6. 術前完美并認真評估患者顱頸交界區(qū)影像學檢查 / 017
7.顱頸交界區(qū)后路螺釘固定方式 / 020
寰樞椎脫位的新分型與治療 / 029
8.樞椎脫位分型的現狀:將術前或術中牽引的結果作為判定“可復性”與“難復性”的標準有其局限性 / 030
9.寰樞椎脫位新型臨床分型系統(tǒng)對提高寰樞椎脫位患者的臨床療效
具有重要意義 / 032
10.牽引是否必須? / 039
11.寰樞椎脫位的手術并發(fā)癥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 041
直接后路復位矯形治療寰樞椎脫位 / 042
12.顱骨牽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042
13.直接后路復位手術體位 / 043
14.螺釘固定方式選擇 / 043
15.復位步驟及技術 / 044
齒狀突游離小骨合并的寰樞椎脫位 / 053
16.齒狀突小骨的解剖和病因學 / 053
17.齒狀突游離小骨致寰樞椎不穩(wěn)定的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 056
18.齒狀突游離小骨與寰樞關節(jié)不穩(wěn)定的影像學表現及形態(tài)學
測量 / 057
19.齒狀突游離小骨致寰樞關節(jié)不穩(wěn)定的治療 / 060
導航輔助下經口腔齒狀突切除術 / 063
20.經口腔齒狀突切除的手術指征 / 063
21.導航輔助下經口腔齒狀突切除手術技術 / 064
顱底凹陷及寰樞椎脫位患者后路復位矯形后脊髓空洞的轉歸 / 068
22.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患者合并脊髓空洞的原因:腦脊液通路
異常 / 069
23.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合并脊髓空洞的臨床癥狀 / 075
24.通過寰樞椎復位解除齒狀突造成的壓迫是顱底凹陷合并寰樞椎脫位合并脊髓空洞的主要治療方式 / 076
25.手術后脊髓空洞的轉歸 / 082
26.脊髓空洞恢復不良的原因 / 083
顱頸交界區(qū)后路固定后吞咽及呼吸困難 / 086
27.吞咽困難不是一個診斷而是一個癥狀 / 087
28.正常吞咽功能的解剖和生理基礎 / 087
29.術后吞咽困難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 / 089
30.枕頸內固定術后發(fā)生吞咽困難和(或)窒息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 092
參考文獻 / 101
出版者后記 / 10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