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1 海馬基本概況 1
1.1 基本生物學特性 1
1.1.1 分類地位 1
1.1.2 種類和分布情況 1
1.1.3 形態(tài)特征 2
1.1.4 生態(tài)習性 2
1.2 功效及活性成分研究概況 4
1.2.1 藥理藥效 4
1.2.2 有效活性成分 6
1.3 經濟價值與資源保護 8
1.3.1 經濟價值 8
1.3.2 全球海馬貿易 9
1.3.3 資源與保護 10
1.4 本書的結構框架 10
2 管海馬組成成分分析 12
2.1 基本組成成分 12
2.1.1 材料 12
2.1.2 方法 13
2.1.3 結果與分析 14
2.1.4 小結 17
2.2 水提和醇提的提取組分 17
2.2.1 材料 18
2.2.2 方法 18
2.2.3 結果與分析 20
2.2.4 討論 29
3 管海馬活性成分制備及功效分析 31
3.1 脂類 32
3.1.1 4 種脂類提取方法比較 32
3.1.2 海馬甾醇的分離及生物功效分析 37
3.2 氨基酸與活性多肽 46
3.2.1 活性多肽的制備工藝研究 47
3.2.2 海馬抗氧化多肽 53
3.2.3 海馬ACE抑制多肽 62
3.3 糖蛋白 72
3.3.1 海馬糖蛋白提取工藝 73
3.3.2 海馬糖蛋白純化及結構與功能分析 76
4 人工養(yǎng)殖管海馬對野生管海馬的替代性研究 85
4.1 組成成分比較 85
4.2 活性成分比較 86
4.2.1 材料 86
4.2.2 方法 87
4.2.3 結果與分析 88
4.2.4 討論 95
4.3 生物功效比較 96
4.3.1 材料 96
4.3.2 方法 97
4.3.3 結果與分析 99
4.3.4 討論 103
5 人工養(yǎng)殖管海馬的利用開發(fā)研究 106
5.1 替代后成方的優(yōu)化 106
5.1.1 材料來源及處理 107
5.1.2 方法 107
5.1.3 結果與分析 108
5.2 新方海馬保腎丸的功效測定 111
5.2.1 材料 111
5.2.2 方法 112
5.2.3 結果與分析 114
5.2.4 討論 120
6 人工養(yǎng)殖管海馬作為商品藥材的產品標準及等級劃分 124
6.1 人工養(yǎng)殖管海馬外觀性狀的量化分析 125
6.1.1 材料 125
6.1.2 方法 125
6.1.3 結果與分析 126
6.1.4 討論 132
6.2 管海馬外觀性狀與內在化學成分的關聯(lián)分析 133
6.2.1 材料 134
6.2.2 方法 134
6.2.3 結果與分析 134
6.2.4 小結 140
6.3 基于氣味客觀化的主要化學成分分析 140
6.3.1 材料 141
6.3.2 方法 141
6.3.3 結果與分析 141
6.3.4 討論 150
6.3.5 小結 152
6.4 人工養(yǎng)殖管海馬產品的等級劃分標準及判別模型研究 152
6.4.1 數(shù)據來源 153
6.4.2 灰色關聯(lián)度方法的建立 153
6.4.3 等級評定標準的確立 155
6.4.4 判別模型的建立 156
7 其他海龍科生物對藥用海馬的替代性研究 159
7.1 海馬與海龍科屬古證 160
7.1.1 本草考證 160
7.1.2 分類學比較 162
7.1.3 藥源分布 164
7.1.4 傳統(tǒng)藥方 164
7.2 海馬、海龍文獻查考 165
7.2.1 藥理藥效研究現(xiàn)狀 165
7.2.2 活性成分研究現(xiàn)狀 167
7.3 管海馬和刀海龍組成成分比較 169
7.3.1 材料 169
7.3.2 方法 170
7.3.3 結果與分析 170
7.3.4 小結 173
7.4 管海馬與刀海龍的活性成分比較 174
7.4.1 材料 174
7.4.2 方法 175
7.4.3 結果與分析 176
7.4.4 討論 183
7.5 管海馬與刀海龍全粉的生物功效比較 184
7.5.1 材料 185
7.5.2 方法 185
7.5.3 結果與分析 187
7.5.4 討論 192
7.6 刀海龍對海馬名方的替代功效比較 193
7.6.1 材料 193
7.6.2 方法 194
7.6.3 結果與分析 194
7.6.4 結論 197
參考文獻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