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

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

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

定 價:¥108.00

作 者: [英] 伊恩·布萊克(Ian Black) 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1706635 出版時間: 2019-09-01 包裝: 精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巴勒斯坦的這片土地,是猶太人經(jīng)卷上所指的應許之地,也是許多阿拉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1917年,奧斯曼帝國即將落敗,結(jié)束在這里4個世紀的統(tǒng)治;英國外交大臣發(fā)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民族家園。一個世紀的撕扯與動蕩就此開啟。 分歧從一開始就難以調(diào)和。從19世紀末首批猶太定居點的建立、20世紀30年代的阿拉伯起義,到以色列在1948年的建國、1967年的六日戰(zhàn)爭,再到1993年的《奧斯陸協(xié)議》,以及2002年以來修建的隔離墻……對于同樣的事件,雙方說法截然不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眼中的公正和勝利,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則是不公、失敗、流亡和羞辱。 對于這片土地上兩個民族百年難解的紛爭,記者兼歷史學家伊恩?布萊克意識到,只能通過關(guān)注他們?nèi)绾慰创约?、歷史以及彼此來理解。于是,他借助文獻資料、解密檔案、口述歷史,還有他自己的現(xiàn)場報道,尋求真相和對話。他留意歷史的變遷、國家間的斡旋和博弈,因為那是沖突的肇因和驅(qū)動力;他更在意被卷入這百年動蕩的普通人的生活,因為沖突的撕裂,他們在日常感受得至為真切。 一百年來,緩和的機會一再錯失,促使這兩個民族和平、自由、公平地作為鄰居而不是敵人相處的協(xié)議從未達成。如今,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場沖突即將落幕,而理解,是面向未來的開始。

作者簡介

  [英] 伊恩?布萊克(Ian Black) 現(xiàn)為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中東中心資深客座研究員。1980—2016年,布萊克供職于《衛(wèi)報》(The Guardian),任中東通訊記者,中東版、歐洲版、外交版編輯,國際政要新聞主筆。 布萊克擁有劍橋大學歷史與社會政治科學碩士、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政治學博士學位,精通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在置身中東沖突現(xiàn)場的36年里,他見證了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海灣戰(zhàn)爭、《奧斯陸協(xié)議》簽訂等重大歷史事件,致力于以記者的身份,借助媒體的力量促進和平。2010年,他因此獲得國際新聞廣播協(xié)會的表彰。 此外,他還以歷史和政治學學者的視野,反思他長期往來于中東北非地區(qū)的見聞,除這部里程碑式的《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外,他還著有《猶太復國主義與阿拉伯人:1936—1939》、《以色列的秘密戰(zhàn)爭》(合著)等書。

圖書目錄

前 言

引 言

敘事與歷史

交會的事實

受害者……和受害者

第一章 1917

被青睞的城市

各執(zhí)己見

命運的路標

第二章 1882—1917

愛錫安者

鄰居

沒有看見的問題?

“不是無人之地”

仇恨依然存在

第三章 1917—1929

“巴勒斯坦人的典型”

不滿、宣傳和不安

目 錄

委任統(tǒng)治的過渡

勞動節(jié)

逐漸模糊的差異

“沒有共同語言”

前往西墻

希伯倫大屠殺

互為仇讎

第四章 1929—1936

“ 強加給巴勒斯坦的苦難”

猶太復國主義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以牙還牙

第五章 1936—1939

起義

定義動亂

無法控制的紛爭,水火不容的愿望

鎮(zhèn)壓與約束

皮爾第二

既成事實

圣詹姆斯會議上的“ 慕尼黑陰謀”

第六章 1939—1945

戰(zhàn)火中的巴勒斯坦

選邊站隊

不存在的阿拉伯人

知己知彼

第七章 1945—1949

第一槍

準備戰(zhàn)斗

決定性的一年

達萊特“防御”計劃?

侵略,獨立,浩劫

第三階段

第八章 1949—1953

何為災難

一去不返

“被打敗的民族中被打敗的少數(shù)”

巴勒斯坦被納入以色列

名字的內(nèi)涵

中東唯一的民主制

滲透者和驅(qū)逐

第九章 1953—1958

“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戰(zhàn)斗”

蘇伊士的第二輪較量

納賽爾,納克巴,拿撒勒

普遍消極抵抗

第十章 1958—1967

第一個十年

少數(shù)人的權(quán)利,以色列的過錯

四海飄零

法塔赫誕生

走進巴解組織

戰(zhàn)爭倒計時

第十一章 1967

勝利的受害者

木已成舟

親密接觸

恢復正常?

新希望?

開放橋梁

重聚

后裔歸來

被詛咒的賜福

第十二章 1968—1972

落地生根

反抗與反饋

成本與收益

無情的加沙

在約旦的對抗

在黎巴嫩及其他地方的對抗

以色列的調(diào)適

第十三章 1973—1977

以色列地震,巴勒斯坦前進

贊成改變

土地與榮譽

鷹派的時代

更多的“以倫摩利”

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土地

第十四章 1977—1981

耶路撒冷之行

自治與注意力轉(zhuǎn)移

“消滅蚊子的權(quán)力”

又是貝京

單調(diào)的日常

第十五章 1982—1987

通往貝魯特之路

為巴勒斯坦加油

里根有個計劃

“男人工廠”

當占領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約旦選項”?

第十六章 1987

“頭二十年”

加沙最先

引領之詞

石之子

驚人的事實

長臂管轄,長串子彈

一個國家誕生了

走進哈馬斯

第十七章 1988—1990

拉長繩索

打破恐懼的藩籬

“現(xiàn)在就和平”?

第十八章 1990—1991

誤會重重的海灣地區(qū)

進入薩達姆時代

謝里夫圣所的流血事件

新的世界秩序?

馬德里的會議

第十九章 1992—1994

拉賓歸來

厚望與鴻溝

走向奧斯陸

草坪上的握手

與敵共舞

回歸

第二十章 1995—1999

和平刺客

定居恩怨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與以色列人的權(quán)力

哈馬斯卷土重來

進入“比比”時代

伙伴還是敵人?

出賣巴勒斯坦?

不確定的好處

第二十一章 1999—2000

“安全先生”—“ 馬克Ⅱ型”

抵抗有用

戴維營,又來了

沙龍造訪

阿克薩因提法達

第二十二章 2000—2002

“讓以色列國防軍獲勝”

武裝因提法達

“阿拉法特就是我們的本?拉登”

“防御之盾”

令人盲目的暴力

以墻相隔

第二十三章 2003—2006

圍困

撤離

大家長之死

拉姆安拉的不滿

大眾抵抗運動

展望未來?

第二十四章 2006—2009

“恐怖不息,戰(zhàn)斗不止”

黎巴嫩,再來一次

“哈馬斯坦”

通往安納波利斯之路

阿巴斯與奧爾默特會談

“鑄鉛行動”

第二十五章 2009—2014

“積極進取”的外交

“無法容忍”的占領

巴勒斯坦之冬

井底之蛙

和平的障礙

建設耶路撒冷

伊朗人轉(zhuǎn)移了注意力

臨淵

“修剪加沙的草坪”

“死在鏡頭下”

第二十六章 2015—2017

百年戰(zhàn)爭

向右轉(zhuǎn)

揮刀起義

攜手

尾 聲

一國方案,兩國方案,無國方案

雙民族還是一拍兩散?

“防特朗普”的和平?

致 謝

部分參考書目

注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