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論行為的合理性
篇 論合理性
章 論同情
第二章 論彼此同情的快樂
第三章 論判斷他人的感情合理與否的依據(jù):其與我們的感情統(tǒng)一與否
第四章 接上章
第五章 論和善以及讓人敬重的美德
第二篇 論各類合理的激情的程度
導言
章 論各類源自肉體的激情
第二章 論那些源自想象的特別傾向或者習慣的激情
第三章 論不友善的激情
第四章 論友善的激情
第五章 論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論人在判定行為的合理性時,幸運與不幸分別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的狀況中,獲得他人認同的難度各不相同的原因
章 盡管通常說來,相較于對快樂的同情,我們對哀傷的同情會更強烈,但這種強烈的程度往往遠在當事人的自然感受之下
第二章 論野心的源頭和社會階級的區(qū)分
第三章 論敬佩有錢人、大人物及蔑視或冷淡窮人、小人物的趨勢對道德情操的損害
第二編 論優(yōu)點與不足或回報與懲處的對象
篇 論對優(yōu)點與不足的感受
導言
章 很明顯,所有展現(xiàn)為合理感謝對象的行為都應獲得回報,所有展現(xiàn)為合理憤怒對象的行為都應受到懲處
第二章 論合理的感謝對象與憤怒對象
第三章 對施恩者的做法不認同,便基本不會對獲益者的感謝產生同情,認同加害者的目的,便不會同情受害者的憤怒
第四章 簡單復述一下前幾章
第五章 解析優(yōu)點與不足的感受
第二篇 論正義與仁愛
章 對比兩種美德
第二章 論對正義、后悔的感受,以及對優(yōu)點的認識
第三章 論這一天性組成的作用
第三篇 根據(jù)行為的優(yōu)點與不足,論人類情感受命運的影響
導言
章 論這種命運為何會產生影響
第二章 論這種命運的影響力
第三章 論導致這種感情變化莫測的終極原因
第三編 論我們評價自身情感與行為的基礎,以及責任感
章 論自我認同與不認同的原則
第二章 論對贊賞與應被贊賞的熱愛,以及對批評與應被批評的恐懼
第三章 論良知的影響與權威
第四章 論自我欺騙的天性及普遍規(guī)則的源頭與功效
第五章 論道德的普遍規(guī)則的影響與權威,兼論該規(guī)則被公正地視為造物主的規(guī)則
第六章 責任感在何種狀況中應作為我們獨一無二的行為原則,在何種狀況中應跟其余動機共同發(fā)揮作用
第四編 論功效對認同感情發(fā)揮的作用
章 論功效的展現(xiàn)給予所有藝術品的美,以及這種美的普遍影響
第二章 論功效展現(xiàn)賜予人類品性與行為之美,兼論這一美的概念能被視為原始認同原則的程度
第五編 習慣與風尚對跟道德認同與不認同相關感情的影響
章 論習慣與風尚對我們對美與丑評價的影響
第二章 論習慣與風尚對道德感情的影響
第六編 論關于美德的品性
導言
篇 從對本人幸福的影響角度論個人品性或慎重
第二篇 從對他人幸福的影響角度論個人品性
導言
章 論天性根據(jù)何種順序,將個人變成我們關心、留意的對象
第二章 論天性將社會組織變成我們的行善對象的先后順序
第三章 論廣泛針對一切生物的善舉
第三篇 論自制
本編結論
第七編 論道德哲學體系
篇 論應在道德感情理論中研究的問題
第二篇 論種種對美德實質的闡釋
導言
章 論那些認為美德存在于合理性中的體系
第二章 論那些認為美德存在于慎重中的體系
第三章 論那些認為美德存在于仁愛中的體系
第四章 論放縱的體系
第三篇 論關于認同本能的種種成型體系
導言
章 論那些從自愛推導出認同本能的體系
第二章 論那些認為理智是認同本能的源頭的體系
第三章 論那些認為感情是認同本能的源頭的體系
第四篇 論不同作者闡述道德實踐規(guī)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