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神話
神話歷史與神話圖像 葉舒憲
民俗生命的循環(huán):神話與神話主義的互動 楊利慧
中國“姓”“種”“精”“魂”話語體系與族源神話 劉亞虎
神話作為方法——再談“神話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呂微
河南靈寶陽平“八大社”廟會與夸父神話考察 高有鵬
祛魅型傳承:從神話主義看新媒體時代的神話講述 祝鵬程
二部分 史詩
遺產化進程中的活形態(tài)史詩傳統(tǒng):表述的張力 巴莫曲布嫫
史詩歌手記憶和演唱的提示系統(tǒng) 斯欽巴圖
影像視域下的中國南方史詩與儀式 吳曉東
文化空間的概念與邊界
——以浙南畬族史詩《高皇歌》的演述場域為例 孟令法
第三部分 長詩
彝族民間文學中敘事長詩的“語詞程式”研究 沙馬拉毅
民間文學作品中的根母題與派生母題
——以哈薩克族愛情敘事詩為例 黃中祥
第四部分 傳說
中外敘事文學母題比較研究的理論建構
——王立《傳統(tǒng)故事與異域傳說——文學母題的比較文化研究》
的幾點思考 王憲昭
從關公傳說看事實向文化的演化 鄒明華
話語轉換:地方口頭傳統(tǒng)的“在地化”
——以新余毛衣女傳說為例 萬建中
地方文化視域中的牛郎織女傳說研究述評 郭俊紅
第五部分 故事
論民間故事的“改寫” 劉守華
1949-1966年童話的多向度重構 毛巧暉
宋元話本中的東京想象與記憶 郜冬萍
大禹治水故事背后有什么秘密 田兆元
口頭敘事、景觀再造與文化的再生產
——以山西萬榮笑話為考察對象 謝紅萍
第六部分 歌謠
從“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 鐘進文
略論納西族民歌類別及藝術特色 楊杰宏
第七部分 說唱
《太姥寶卷》的文本構成及其儀式指涉
——兼談吳地神靈寶卷的歷史淵源 陳泳超
說唱文學的活態(tài)文本及其傳承機制
——以說書為中心 楊旭東
滿族說部的地域及家族傳承 高荷紅
第八部分 小戲
立場、方法和視域:還原戲曲歷史的多維面相
——劉禎研究員戲曲學術研究評述 毛忠 張婷婷
民間小戲的女神信仰與鄉(xiāng)村女性社會
——以定州秧歌為例 江棘
對數字民間戲曲作品著作權保護的思考 王艷
第九部分謎語
謎語的文體淵源與流變 張巍
第十部分 俗語
漢英民居俗語文化信息對比解析
——以民居類山西俗語與英語習語為例 史笑非
古之傳統(tǒng)諺語,今之重要資源 安德明
楹聯的文化景觀敘事與旅游開發(fā) 游紅霞
第十一部分 理論與方法
民俗場:民間文學類非遺活態(tài)保護的核心問題 鄭土有
通向歷史記憶的中國民間文學 林繼富
民族記憶構建的民間文學方式 黃景春
反本溯源:對中國民間文學概念及理論的反思 李小玲
口頭傳統(tǒng)文類的界定
——以哈尼族“哈巴”為個案 劉鏡凈
語境方法的解釋學傳統(tǒng) 胥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