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學”是日本佛教哲學家井上圓了于19世紀末開創(chuàng)的一門學問。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指出,“妖怪”中蘊含著普通人的人生觀、自然觀,是挖掘一個民族固有信仰的重要手段。百余年來,日本的妖怪學研究從未中斷。20世紀末,隨著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的發(fā)展,日本掀起了一股“妖怪”熱潮,為其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地宣傳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日本的“妖怪”熱以及“妖怪學”雖然也引起了我國學者的極大關注,但從現(xiàn)狀看我國目前對于妖怪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無論是在內容方面還是在方法論方面,均不能令人滿意。甚至一些基礎性工作,如概念的界定與學術史的整理都有待于充分展開。另一方面,日本的妖怪學研究雖然積累深厚,成果豐富成果,但也存在著缺乏“他者”視角和比較視域不足的問題。 本書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研究:首先,對中日“妖怪”與“妖怪學”進行梳理,這是開展妖怪學研究的第一步。其次,選取“天狗”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天狗”是中日兩國為人孰知的較具代表性的妖怪,雖然同稱作“天狗”,但是無論其形象還是功能均大相徑庭。日本自17世紀起就有諸多關于天狗的研究,然而至今仍有不少未解之謎。柳田國男認為天狗是沒有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在日本獨特發(fā)展的代表性妖怪。因此,本成果選取了這個較為神秘且具有代表性的妖怪作為典型案例。通過史料分析,立體地還原“妖怪”與“天狗”的本來面貌,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動態(tài)地把握它們的嬗變過程,從思想史的角度,剖析社會思想文化變遷對它們帶來的影響,通過跨文化比較,透視中日差異背后的思想文化背景原因,通過中日妖怪學的互動研究,勾勒出一段古代中國思想影響日本、近代日本思潮反哺中國的中日思想文化互動交流史。為東亞思想交流史、文化交流史研究增添新的維度和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