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印度哲學思想
印度宗教哲學的發(fā)展線索與重要特點
古印度三大宗教的核心哲學理念及其差別
奧義書思想及其與婆羅門教六派哲學的關聯(lián)
古印度哲學中的“真假”與“善惡”觀念
吠陀奧義書中確立的婆羅門教的基礎觀念
印度古代哲學關于人與世界關系的基本觀念
印度古代宗教哲學中的思維方式
古印度的“禁欲”與“享樂”觀念
“輪回”與“解脫”
古印度佛教的四姓平等觀及多元傾向的思想體系
二佛教與婆羅門教思想比較
佛教的法類別論與勝論派的句義論比較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事物形成觀念
佛教的“二諦”與婆羅門教的“二知”
佛教與彌曼差派中的神觀念比較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社會人生觀念比較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無明”觀念比較
佛教與婆羅門教中的否定形態(tài)的思維方式
《瑜伽經》與禪定
三中印文化思想融匯
古代漢文資料對佛教外印度哲學研究的意義
玄奘法師譯籍中涉及的“外道”思想
道安對佛教在中國發(fā)展的促進及現(xiàn)代啟示
佛教的戒律及其主要發(fā)展線索
《壇經》與佛教的“空”觀念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與禪宗的發(fā)展
舍利與佛塔及其在中國的影響
“本無”及“本無異”之說與般若經中的“空”觀念
南朝佛教中的“師說”與相關印度佛典
羅什的般若中觀譯典對國人了解“空”的意義
四佛教與現(xiàn)代社會
人間佛教思想在印中佛典中的重要表述和現(xiàn)實意義
藥師思想與健康社會
新世紀的都市寺院發(fā)展
佛教思想與世界的和平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