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轉(zhuǎn)山
02徐霞客游記
03收藏烏魯木齊
04徐霞客朋友圈
05閱讀時光里的古村鎮(zhèn):從3…
06川流21:蘇州河上海中心地…
07韓國文化彼岸花
08城事·天津
09可有一線穿今古
10作家的旅程:跟隨文學巨匠…
范春歌著
《藍色的非洲:一個女記者的非洲之行》作者范春歌在中國傳媒以遠行采訪著稱,…
可購
海男撰文;何祥慶攝影
本書澄明唯美的文字,光與影交織的圖片,帶領(lǐng)你漫游神秘瑰麗的云南高原,經(jīng)歷…
(法)司湯達著;徐知免譯
古今中外,在正史中往往因為涉及某些個人或集團的利益,以致有些記載對有關(guān)人…
(丹麥)黃思遠(Christian Havrehed),孫…
2001年10月至12月,丹麥人黃思遠和中國人孫海濱花了56天時間,成功地劃著一艘…
陳喜儒著
本書記述了作者的一些人生感觸,全書共分六輯,包括:外國作家零距離、日本短…
顧湘著
難以分辯究竟誰者才是謎團——俄羅斯或她。讀這本書時,你會懷疑這是一個游記…
楊耘云圖、文
有一種二十多歲的心情。在喧囂的城市里呆得很煩躁,不妨打了全部的行李,找個…
梁子著
《紅海大漠》是梁子第三次非洲之行后用辛苦和愛寫成的。這次梁子去的是位于紅…
彭怡平著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著名交通大動脈之一,在前蘇聯(lián)時期又被西方…
高星圖/文
本書雖說名為《向著東南飛》,其包括的內(nèi)容并不僅僅是東南:西南涉及到云南、…
劉以林著
一個普通的文化人,在3年中,走了近50個國家。他沒有肩負任何使命,沒有接受…
朱兆瑞著
本書是留英MBA、經(jīng)濟旅行學朱兆瑞繼《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之后的又一部…
可讀可購
何新年著
傳奇和詩意的聯(lián)想歐文說過:“在傳奇和詩意的聯(lián)想上,歐洲別具魅力。§走…
葉永烈著
《我的臺灣之旅》是葉永烈長篇紀實新作。作者的長子、長媳在臺灣,陪同作者在…
黑馬·吳?。―ark Horse-Wujun)著;張…
人稱“黑馬”的吳俊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災(zāi)難、愛情、藝術(shù)……吳俊自稱自…
達雅著;達雅,(法)Thierry·Besanc…
一個單身的女子,背著沉重的背包,搭乘著破舊的中巴車,由中國最南的邊境開始…
時延春著
本書的第一個重點是中東覽勝。眾所周知,世界有四大古代文明,其中兩個就在中…
駱娟 著;劉健 等攝影
《火焰中的翡翠——一個綠洲女子在吐魯番的色彩旅行》一書,是近年來在旅游圖…
于苗,(美)David Youkey著
于苗6歲起,在老師家長的嚴加呵斥下寫日記,14歲日記結(jié)集出版,取名叫《做個…
李力研著
歐洲絕非一個簡單的地理話題,而是一個由猴子變?nèi)祟惖纳筮M化問題。歐洲是什…
楊志軍著
圣靈鼓是原始苯教的寶物,是藏傳密宗的法器,是巫圣大黑天的象征。對我們來說…
王雪純著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常常隨攝制組去一些遙遠的地方旅行,隨身行李總少不了一個…
尹巖著
《菩提樹下太陽雨:印度心之旅》是一本游記,更是一本心靈的感悟散文。作者在…
白漁撰文;鄭云峰攝影
輝煌過的陜西關(guān)中平原,曾用寬厚的胸腹,托起過周、西漢、新、玄漢、東漢、晉…
戴明賢著
本書所描述的,不只是小城的歷史變動。讀這本書,我總要想起沈從文所提出的歷…
林非選編
這是一套二十世紀一百年間中外文學精品叢書,共11種,統(tǒng)一裝幀,冠名為“百年…
趙麗宏著
三部曲包括《婚宴》、《新生活》、《林中小屋》這三部曲不僅是一條抒情的生活…
張彬彬著
有一首歌,叫《人在旅游》。有一句話,說人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在旅途,做過客…
鄭明華著
這是一本有關(guān)遷移、居住和個人成長的書,與自己對話和對朋友聊天的成分很濃?!?/p>
張宓著
本書的作者一個人用五年的時間走遍了云南、西藏、四川三地藏區(qū)的山山水水,包…
艾青著
《旅行日記》寫于1954年。這年的7月12日智利舉行享有世界聲譽的大詩人…
(英)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
在《布拉格之戀》結(jié)尾處的夢境上扎上一針,滲出的淡藍色便可以為德波頓的路行…
書云著
在牛津大學研讀歷史期間。作者書云遺憾于中國人對于玄奘的了解,多來自《西游…
李性蓁著
李性蓁是個不怎么愛講話的人,她坐在對面,溫婉含蓄。她的話都藏在了鍵盤里,…
王強著
一處鮮為人知的神秘之地,一個獨行者的生命極限之旅,一場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對…
韓春鳴著
《文化百科叢書:天涯芳草》介紹了游記散文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個人的體驗,是一…
許博淵著
本書通過六十多篇獨立成篇的筆記和隨筆,從不同角度闡釋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文…
黃橙著
這是一部承載著一位游俠“艷遇”經(jīng)歷的游記。對于超級旅行家,“艷遇”就是旅…
(英)徐維理(William G. Sewell)著;俞…
《龍骨》書名寓意深刻,將中國民族文化喻為龍之骨,本身就說明徐維理先生對中…
荊德剛著
《日記英倫》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獨特視角,用日記的形式,忠實地記錄了一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