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一章 亞當.斯密和馬克思的相似之處
1.1 重新審視亞當.斯密
1.1.1 亞當.斯密: 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奠基人嗎?
1.1.2 亞當.斯密的學術背景
1.1.3 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1.1.4 亞當.斯密對大英帝國主義的批判
1.1.5 亞當.斯密利用“看不見的手” 對抗資本主義的腐敗
第二章 新古典主義“邊際學派” 橫空出世
2.1 新古典經濟學派推翻馬克思的革命
2.1.1 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論
2.1.2 奧地利“邊際學派” 打出革命第一槍
2.1.3 龐巴維克的資本家創(chuàng)造價值理論:迂回生產理論
2.2 馬克思學派的反擊
2.2.1 薩繆爾森對于迂回生產再轉換的公開表態(tài)
2.2.2 新古典學派的生產者均衡
2.3 現(xiàn)代生產函數(shù)的起源
2.3.1 克拉克的邊際生產力學說
2.3.2 羅賓遜對生產函數(shù)的批判
2.4 “看不見的手” 被拉入了資本主義陣營
2.4.1 哈耶克的價格理論
2.4.2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
2.4.3 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改進”
2.5 新古典學派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
第三章 瓦爾拉斯均衡簡介和馬克思中觀均衡理論
3.1 各層面的經濟均衡
3.2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圖解
3.2.1 簡單消費均衡
3.2.2 簡單生產均衡
3.2.3 簡單供需一般均衡
3.3 消費均衡過程的數(shù)量分析
3.3.1 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