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卷首
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盛極而衰的家庭
發(fā)蒙海鹽 求學秀州
第二章 短暫的革命和大學生活
革命大學中的革命生涯
暨南三年
第三章 “應列第一”的燕大研究院畢業(yè)生
師生之爭:步入學術之始
鄧之誠——另一位恩師
第一篇論文——《湖南人由來考》
豐收的兩年
第四章“最值得懷念的歲月”
登上大學講臺
編纂館藏方志目錄:北圖三年
故都風物最宜人
第五章 編《禹貢》始末
學會發(fā)軔 《禹貢》出版
和而不同:顧譚之爭
南下廣州 告別《禹貢》
第六章 不幸的婚姻
第七章 重回北平
第八章 遵義六年
奔向大后方
流亡大學中樂育英才
替“楊?!傲? 為霞客正名
正義結成師生情
第九章 復員杭州
東歸途中
兩校教授:譚其驤和譚季龍
艱難歲月 鍥而不舍
迎接新中國
第十章 從土改、思想改造到肅反
五河縣喬集村土改
靈璧縣西葉村土改
第一次政治運動
反貪污轟轟烈烈
劉大杰事件 運動降溫
第二階段運動:思想改造
反胡風和肅反運動
第十一章 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上)
一個千年的夢想
楊圖委員會成立,應召進京
八年辛勞,功虧一簣
第十二章 從“反右”到“文化大革命”
整風“反右” 有驚無險
躍進再躍進
批判資產階級學術思想 自愿作典型
與郭沫若商榷
乍寒還暖時節(jié)
不速之客:葉群就教
山雨欲來
第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遭遇
在劫難逃
“一批二用”
“政治任務”——接待外賓和出訪
為毛澤東注釋“大字本”
“當選”四屆人大代表
第十四章 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下)
“批”字當頭 恢復編繪
忍辱負重
主客易位:上海市革會成了主辦單位
“為政治服務”
北京審圖
西北邊界 波瀾又起
《中國歷史地圖集》修訂出版
“政治錯誤”種種 出版阻力重重
艱難的勝利
第十五章 榮譽和煩惱
加入中共
從匡謬到正誤:對《李白與杜甫》的批評
會見美國總統里根
流產的“路線斗爭”
“諸葛亮躬耕地”風波
名人的另一面
第十六章 最后的奉獻
“我不會死,我還要好起來繼續(xù)工作”
“你們應該超過我”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編繪《國家歷史地圖集》
“我還是要說真話”
超越死亡
后記
再版后記
精簡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