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臂(通背)拳,是中華名拳,歷史悠久,早于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姬氏武學的出現(xiàn),曾威震武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康熙生人的升霄道人許青云在其古稀之年,整理了《少林真?zhèn)鳌?,收集記錄了?jù)說是宋代少林福居禪師所傳的拳譜,其中有“太祖的長拳起首、韓通的通臂為母”的說法。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銘》的《六路歌訣》中有“佑神通臂為*高”一句。后來其子黃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學萁初稿?王征南先生傳》一書中,進一步為“六路”注釋:“通臂,長拳也。” 本譜有兩大部分構成,一是拳譜,與陳王庭、洪洞通背拳屬同一傳系,來自山西文水地區(qū)。另一部分為“春點”,即江湖專用術語。此外,本譜還意外記載了姬氏武學的重要文獻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