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上》:第一部分馬克思勞動異化原因探析(一、二、三、四章):根據馬克思勞動異化的基本內容,從常態(tài)社會人的本質、生產分工協作規(guī)律和財產個人與社會雙重屬性基本原理,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勞動異化的原因質疑,論證馬克思把勞動異化結果當成了原因,指出勞動異化不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為進一步分析論證勞動異化原因及表現形式奠定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勞動異化原因及其表現形式(第五、六章):以人類社會歷史形成事實,論證勞動異化是人的意識與動物的弱肉強食競爭規(guī)則相結合而形成的。根據勞動異化事實,論勞動異化必然帶動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倫理道德等全方位的社會異化。第三部分勞動異化本質(第七、八、九、十章):以常態(tài)社會人的價值作為理論基點,論證人類文明勞動異化的本質。指出人類社會勞動異化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人生價值相互否定,論證自我勞動實現的基本路徑,為常態(tài)社會實現途徑奠定理論依據。第四部分常態(tài)社會性質和基本功能(第十一章和結束語):通過常態(tài)社會和異化社會比較分析,對常態(tài)社會和異化社會劃分進行論證,揭開了常態(tài)社會基本矛盾和核心價值。結束語主要對書名變動作了說明,常態(tài)社會不僅可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社會基礎,同時也是社會科學理論形成的社會基礎?!督ㄔO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本書內容分為如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人類文明社會國家權利異化及其表現形式。國家權利異化是人類文明社會異化的表現形式,本書首先分析了國家權利異化的基本內容,進一步分析國家權利異化中的人性異化以及國家權利異化的本質(一、第二、第三章),為分析常態(tài)社會國家奠定理論依據。第二部分:常態(tài)社會國家基本原理。根據人類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論證常態(tài)社會國家基本定義和特征,在這個基礎上分析論證國家權利和權利運行機制以及常態(tài)社會基本矛盾,為論證常態(tài)社會國家治理基本原理奠定理論依據(第四、第五、第六章)。第三部分:常態(tài)社會國家治理基本原理。首先揭示常態(tài)社會國家政治基本定義和特征。認為國家治理是國家政治方略的具體化,通過比較方式分析、論證國家治理基本原理,指出實現常態(tài)社會國家的基本步驟(第七、第八章)?!督ㄔO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下),原名《人類文明社會生產異化》分為如下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人類社會生產的異化。從原始社會生產起源為起點,分析人類社會常態(tài)生產向異化生產轉化,進而分為生產異化和國家生產異化基本內容(一、二、三章)。第二部分生產的基本含義。首先界定勞動與生產的基本含義,指出勞動不等于生產,為分析生產含義奠定理論依據。根據勞動與生產基本定理論證生產、生產力、生產資料和生產對象概念與特征。指出生產的主體不是人而是生產組織(第四、五、六、七、八章)。第三部分經濟理論立論基點。首先評析東西方經濟理論立論基點,指出其缺陷,根據生產定義界定常態(tài)社會經濟立論基點,為論證經濟學理論主體奠定理論依據(第九、十章)。第四部分經濟主體及其運行機制。從理論分析東西方經濟主體的缺陷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矛盾和困難,論證常態(tài)社會經濟主體和運行機制,并根據這一理論驗證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問題做出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