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范式疏淡于理論提煉,學科范式則賦予西方“他者”標準,兩者都不能揭示中國古代目錄學的本質。本書旨在回歸中國傳統文化語境,從古代目錄形式和內容的總和出發(fā),勾勒具有普遍解釋力的理論框架。作者認為,古代目錄以文獻單元的標引(著錄、提要)和文獻單元關系的揭示(分類、序言)為形式,通過主體介入的導向性話語,確認客體文獻的價值論存在,文獻背后的文化亦不再具有理智*一性。由此建構的書目是一個兼具檢索技術、學術考辨和“申明大道”之精神信仰的統一體系,并構成了與傳統文明之間彼此型塑、互為因果的動態(tài)關系。本書可供古典文獻學、圖書館學等涉及目錄學專業(yè)的師生閱讀,亦面向廣義文史領域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