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
總論
導言
第一節(jié) 地域文學研究方法芻議
第二節(jié) 地域文學研究實例試示
第一編 山東文學之淵源及初步發(fā)展
第一章 山東文學的輝煌肇端:先秦時代
第一節(jié) 緣起
第二節(jié) 走向經典:《詩經》暨《齊風》《曹風》《魯頌》
一 《詩經》的形成與體制特征
二 山東先民們的集體歌唱:《齊風》與《曹風》
三 遠古的廟堂樂歌:《魯頌》
第三節(jié) 文化與文學元典:雜散文形態(tài)
一 開諸子散文先聲的儒家著述:《論語》和《孟子》
二 史傳散文中的奠基創(chuàng)體之制:《左傳》《國語》和《晏子春秋》
第二章 山東文學的漫長發(fā)展階段:漢至唐五代
第一節(jié) 相對沉寂的兩漢文壇
第二節(jié) 勃發(fā)輝煌
一 建安文學中的山東作家群體
二 卓立于西晉文壇的左氏兄妹
第三節(jié) 漸進的歷程:南北朝的山東籍作家與隋唐五代的山東文壇
一 南北朝的山東籍作家
二 巨大的落差
三 李白、杜甫、高適等客籍詩人在山東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
第二編 宋代山東文學
概說 總體特征及社會文化面貌
一 時代文學詞的高潮與詩文的平緩演進態(tài)勢
二 自覺的理論批評意識
第三章 變化流程
第一節(jié) 北宋至南宋前期的詩文
一 詩歌以新變再造輝煌
二 建構范型散文
第二節(jié) 發(fā)聲驚挺的山東詩文
一 自覺意識張揚的山東詩壇
二 理勝于辭的山東文壇
第三節(jié) 一代文學的極盛標志——詞
一 詞生成發(fā)展的外部社會條件
二 詞的自身萌生演進過程
第四節(jié) 雙峰并峙的山東詞壇
一 北宋前期
二 北宋中后期
三 北南宋之交期
四 南宋前期
第四章 主流作家
第一節(jié) 縱橫初宋的王禹偁
一 詩歌:“白體”之翹楚
二 散文:“革弊復古”的先行者
第二節(jié) 李之儀與晁補之
一 一時詞家李之儀
……
第三編 元代山東文學
第四編 明代山東文學
第五編 清代山東文學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下冊:
導言
第一編 現代山東文學(1916-1949)
第一章 新文化的曙光
第一節(jié) 現代新詩壇概述
一 傳統(tǒng)的“顛覆
二 意象與形象
第二節(jié) 大時代揭開新的一頁
一 藝術的候鳥在漂泊中成長
二 論王統(tǒng)照
第三節(jié) 詩藝的流變
一 論臧克家
二 老舍和聞一多在山東的新詩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文化環(huán)境的遷移
一 臧云遠:求學和戰(zhàn)爭對詩人的影響
二 校園文化影響下的李廣田
第二章 戰(zhàn)地詩壇的鄉(xiāng)土性
第一節(jié) 戰(zhàn)時詩歌氛圍
一 部隊詩歌和解放區(qū)詩歌
二 論苗得雨
第二節(jié) 審美時空的開拓
一 詩人與時代共舞
二 論塞風
第三節(jié) 關山詩旅成絕唱
一 戰(zhàn)時宣傳與朗誦詩藝術
二 論高蘭
第四節(jié) 賀敬之:解放區(qū)的藝術新風范
第五節(jié) 淪陷區(qū)、國統(tǒng)區(qū)與海外詩歌
一 淪陷區(qū)與國統(tǒng)區(qū):以海笛的詩為例
二 海外詩人:以管管為例
第三章 新文學運動中的山東散文
第一節(jié) 概述:“五四”文學革命和現代散文的興盛
第二節(jié) 新文化啟蒙作家與散文
一 傅斯年早期的散文理念與創(chuàng)作
二 楊振聲的散文
第三節(jié) 王統(tǒng)照的散文成就
一 搖曳多姿的創(chuàng)作類型
二 凝重奇崛的散文風格
第四章 多元發(fā)展的30年代散文
第一節(jié) 概述:散文發(fā)展與文體流變
第二節(jié) 李廣田的散文創(chuàng)作
一 土地之子的歌吟
二 質樸與絢爛:民族之根的尋覓與顯現
第三節(jié) 吳伯簫的散文
一 生命的體驗與升華
二 精致自然余韻回甘
第四節(jié) 老舍在山東的散文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 臧克家、李長之、季羨林的散文
第五章 戰(zhàn)時散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概述:戰(zhàn)時散文的創(chuàng)作趨勢及特點
第二節(jié) 哲理性小品:《繁辭集》與《日邊隨筆》
第三節(jié) 長夜疾風中“不偃”的野草:孟超的雜文
第四節(jié) 感時憂國的心曲:田仲濟的雜文小品
第五節(jié) 血與火的時代畫面:解放區(qū)散文
……
第二編 當代前期山東文學(1950-1976)
第三編 當代近期(新時期)山東文學(1977-2000)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