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言
一 研究現(xiàn)狀
二 選題意義
三 “風貌”釋義與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洛陽建筑風貌
第一節(jié) 黃色的建筑風貌——黃土地貌與夯土筑城技術的傳播
一 洛陽自然環(huán)境綜述:洛陽形勝與黃土地貌
二 黃土夯筑技術與城市文明
三 夯筑技術的傳播
四 北魏洛陽城的夯筑淵源
第二節(jié) 洛陽城的建制特點
一 北魏洛陽城的建制淵源
二 北魏洛陽城的建制
三 簡短的結論:揚棄與創(chuàng)新
第三節(jié) 鱗次櫛比的佛寺建筑
一 北魏佛教建筑風氣的流布
二 洛陽寺院分布統(tǒng)計
三 洛陽佛寺建筑形制:中國化的早期佛寺的建筑特色
第四節(jié) 洛陽城市環(huán)境建設
一 瓦、瓦當?shù)冉ㄖ牧吓c洛陽城建筑色調
二 洛陽城的綠化與園林式城市景觀
三 谷水環(huán)繞的城市水網以及洛陽城的水城形象
第二章 洛陽社會風貌
第一節(jié) 洛陽的交通面貌
一 洛陽城內交通網
二 以洛陽為中心的交通網絡
三 洛陽時代交通網絡的新氣象及其影響
第二節(jié) 洛陽的經濟面貌
一 洛陽城植物生態(tài)與城市種植業(yè)
二 傳統(tǒng)加工業(yè)與新興加工業(yè)的發(fā)展
三 繁榮的商業(yè)
四 洛陽城的寺院經濟
第三節(jié) 里坊背景下的洛陽社會(上)
一 洛陽城里坊居民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
二 “日常與狂歡”:佛寺與洛陽城之宗教氛圍
三 佛寺與洛陽城之世俗社會
第四節(jié) 里坊背景下的洛陽社會(下)
一 歷史與現(xiàn)實相交融的洛陽城
二 神靈與凡人共生的洛陽城
三 異彩紛呈的都市景觀
四 洛陽城社會生活
第三章 洛陽文化風貌
第一節(jié) 從禮制與服飾看洛陽時代的中原文化進程
一 禮制:洛陽時代國家政治理想的新形式
二 褒衣博帶:中原文化的外在象征
第二節(jié) 從云崗到龍門:從石窟藝術看洛陽文化進程
一 云崗石窟:印度和北方草原及中原藝術的匯聚與消長
二 龍門石窟的中原藝術風格
第三節(jié) 洛陽城大眾信仰
一 洛陽人的鬼魂信仰與北邙山歸宿
二 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信仰
第四節(jié) 洛陽時代的文學取向
一 文學:一種話語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 重文藻的洛陽文風
第四章 洛陽風貌的凝聚與延伸
第一節(jié) 絲綢之路上的洛陽城
一 先秦以來絲綢之路拓展與洛陽國際地位的加強
二 從惠生、宋云行紀看北魏洛陽對西域的影響
三 洛陽(建康)與佛教文化要素——蓮花紋的綿遠流傳
第二節(jié) 三國時代的朝鮮半島與北魏的文化交流
一 朝鮮半島三國簡史
二 三國與中國南北朝關系
三 滲透于北魏政治的高句麗地緣因素
第三節(jié) 余音裊裊——洛陽風貌之余波
一 朝鮮半島的彌勒信仰與彌勒造像
二 中韓兩地共生的北邙山觀念
三 管弦樂組曲《洛陽》
余論 北魏洛陽時代的終結
一 北魏洛陽時代的歷史地位
二 洛陽時代的結束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