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美德實在性問題的出場
二、美德實在性問題的論辨及其研究現狀
三、美德實在性問題論辯的意義
第一章 作為性格特質的美德
第一節(jié) 美德概念演變:從古典功能主義到哲學心理學
一、古希臘功能主義的美德
二、古典希臘時期美德的哲學心理學轉向
三、現代道德哲學中的美德
四、當代西方美德倫理學家:美德的道德心理學解釋
第二節(jié) 作為性格特質的美德
一、性格特質的道德哲學界說
二、性格特質的心理學解釋
第二章 情境主義對美德實在性的否定及依據
第一節(jié) 情境主義的思想背景
一、人格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二、社會心理學的情境主義、基本歸因錯誤理論與利他行為研究
三、實驗倫理學的興起
第二節(jié) 情境主義的基本觀點
一、約翰·多里斯溫和的情境主義
二、吉爾伯特·哈曼激進的情境主義
三、對情境主義者觀點的歸納
第三節(jié) 情境主義的實驗證據及分析
一、服從權威的實驗
二、善良的撒瑪利亞人實驗
三、“電話亭實驗”
四、未成年人的誠實品格研究實驗
第三章 情境主義的謬誤
第一節(jié) 情境主義實驗證據中的謬誤
一、無效的實驗證據
二、實驗設置偏離美德的本質
第二節(jié) 情境主義的推理謬誤
一、統(tǒng)計學的問題
二、過度解釋
三、情境主義者的證實偏向及其企圖
第三節(jié) 情境主義對美德概念的誤解
一、美德的多維度
二、美德的程度性
三、行為主義的錯誤
四、美德實在性不意味著美德的統(tǒng)一性
第四章 美德實在性的證據
第一節(jié) 基于日常道德心理學的哲學心理學論證
一、美德的“多軌跡圖像”:美德倫理學與其他倫理理論間的比較
二、美德“多軌跡”形態(tài)的內在機理
三、把握美德“多軌跡”形態(tài)的意義
第二節(jié) 人格心理學證據
一、人格結構
二、遺傳學的證據
三、人格的跨時間一致性
第三節(jié) 社會心理學態(tài)度理論的證據
一、態(tài)度的心理學內涵
二、態(tài)度理論對美德實在性的結構性辯護
三、態(tài)度理論對美德實在性動態(tài)機制的佐證
第四節(jié) 情境美德論
一、性格特質與情境的交互作用
二、道德行為:特質與情境的共同作用
三、情境化的美德
第五章 美德倫理學與情境主義的偏頗
第一節(jié) 美德倫理學的道德心理學缺失
一、重提安斯庫姆的啟示
二、當代美德倫理學對道德心理學的偏離
第二節(jié) 當代西方美德倫理學的“普遍化”企圖
一、西方普遍主義倫理學的發(fā)端及其流變
二、當代西方普遍主義倫理學的主要類型及特征
三、當代西方美德倫理學的普遍主義特征
第三節(jié) 美德倫理與情境主義的虛假對立
一、道德行為歸因:美德倫理學和情境主義的偏執(zhí)
二、“應然”與“實然”:爭論雙方自說自話
三、偏離倫理事實的倫理“理論化”:虛假對立背后的企圖及反思
第六章 實現美德的責任來源:情境主義的啟示
第一節(jié) 情境主義的合理性
一、情境與道德責任
二、客觀寬容地界定道德責任
第二節(jié) 政制與美德的實現
一、亞里士多德:美德與城邦政治
二、馬克思與密爾的亞里士多德主義
三、美德的政制支持及其限度
第七章 美德倫理的道德心理學建構
第一節(jié) 道德心理學:美德倫理的成功與挑戰(zhàn)
一、現代道德哲學的道德心理學貧弱
二、美德倫理學的道德心理學轉向
三、羨德倫理學的道德心理學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美德倫理的道德心理學建構原則
一、以倫理實踐為目的的理論設計
二、遵循道德心理規(guī)律
三、跨學科的理論整合
附錄“virtue”與“virtue ethics”的翻譯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