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足音”由《燧人》、《庖犧》、《有巢》三卷組成,分別寫新石器時代晚期對人類文明做出重大貢獻的三位首領——教族人鉆燧取火的燧人、推廣種五谷養(yǎng)六畜的庖犧和帶領族人造巢筑屋結束穴居野處的有巢,亦即傳說中的三皇。 “太古足音”系列以考古發(fā)現為依據,以傳說為素材,通過敘述填補文字歷史的空洞,重構當時社會的生產與生活,再現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華夏文明。作品脫離神話與宿見,描寫艱苦卓絕的勞作、失敗中的覺悟、成功的喜悅、人際與族際關系中的愛恨情仇。書中融合科技史知識與社會人情,意在將傳說中的神三皇還原成血肉之人。故事情節(jié)跌宕,語言通俗,引人入勝。 由穴居到筑居是人類文明史一大飛躍,《有巢》借助浙江河姆渡的考古發(fā)掘,還原了5000年前此地先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有巢帶領族人漁獵、栽培水稻、燒制彩陶、打井取水,特別是建筑干欄房,使有巢氏脫離了穴居野處,進入文明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