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處世哲學: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難得糊涂,不如歸去003千古難明,唯有自知006凡夫重利,圣人重義009滔滔濁世,特立獨行012所謂大勇,能定天下015先安身,后立命018圣人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月盈則虧,把握分寸藏器于身,待機而動送往迎來,柔遠人也立身處世,氣節(jié)為正033
第二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入世修行,從容中道不易為039天命、率性、修道,天人合一之境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致中和,人生的大智慧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依道而行,和而不流君子自察內省,慎其獨也道不遠人,人人皆可為道曲高則和寡,水清則無魚“過”與“不及”,都是一種病第三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管理智慧: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善用策略,規(guī)之以正075柔能克剛,學學高明的“太極拳”078剛柔相濟,恩威并用081仁義者,自完之道,進取之術084兼收容量,方見仁心08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090不遷怒,不貳過093治國難,齊家更難097權智,為政的下下等境界100大小之間,能屈能伸104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107縱橫之道,兩大之間難為小110
第四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說話藝術: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巧言令色,鮮矣仁115弗知而言為不知,知而不言為不忠118一言興邦,一言喪邦121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24仁者,其言也仞128隱居,則可放言131君子訥于言,敏于行134第五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學問之理:深者不覺其淺,淺者不知其深做學問,吾日三省吾身139享受寂寞,為學問而學問142追本溯源,探索歷史與文化的關系145自幼誦讀,明心明目149學問,乃功名之外的深意153啟蒙教育,先做人,后教學157教育變革,循序漸進中的良性循環(huán)161尊師重道,人類文明的共性164溫故知新,更上一層樓167美國文化,西方吹來的迷惘170望子成龍,家庭教育要反思172
第六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修身哲學: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可逝而不可陷,此乃君子風骨177唯淡泊以明志180欲壑難填,人到無求品自高18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道”為體,“德”為用191身心兼修,人身是一個小天地194知、仁、勇,天下之達德197誠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200忠與信,人生的兩大修為204小不忍則亂大謀207量力而為之,謙虛好學之210子與人歌而善214第七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生活智慧:人生不過一念之間享受生活,但不要玩物喪志221夢似人生,人生似夢225所謂寧靜,無須用心去求228無禍無門,惟人自召232人生的價值,在于參贊不足235智者樂水,仁者樂山238苦中作樂,簞食瓢飲在陋巷241每一剎那,皆是新的人生244生活真諦,在于一呼一吸之間247仁者也,不憂不懼251
第八章 南懷瑾談儒學中的生命義理:宇宙之間,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所謂時間:吉光片羽,稍縱即逝257成功失敗兩相依260剛柔相推而生變化263一念之間,人生成敗的關鍵266朝生暮死,死生如在旦暮間268貪欲,生死輪回的根本271生命的辯證法:光明來自黑暗273智慧的最高境界:精義入神,以致用也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