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2004屆至2013屆中山大學歷史系本科生中國古代史優(yōu)秀論文18篇,內容主要涉及兩晉至明清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如兩晉的清議與選士制度,南北朝通聘,晚唐兩宋龍虎山天師道,宋代流刑考、湖廣總領所財政體系、廣西買馬與西南邊疆關系,明代漕運改革、嘉萬財政與《萬歷會計錄》編撰、劉元卿出處考量與《大學新編》編撰、高攀龍理學形象塑造,清代杭州城市管理、大庾嶺路與南雄州虛糧、珠江三角洲鹽場裁撤、清水江下游地區(qū)田賦征收,以及堡的演變與鄉(xiāng)村組織等。【作者簡介】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在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國外以及臺灣、香港地區(qū)的多所大學做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明清社會經濟史和歷史人類學。【目錄】目 錄 四川畫像石棺雙闕與天門關系述論 ——以簡陽鬼頭山3號石棺與張家溝2號崖墓石棺為例 劉芝華兩晉的清議與選士制度 吳南澤試析謝靈運與廬陵王義真之交往及其在宋世的政治沉浮 洪綿綿南北朝通騁中的政治形勢與文化心理淺析 周文俊晚唐兩宋龍虎山天師道研究——以龍虎山天師世系為中心 劉凱宋代流刑考——以流沙門島的情況為主要事例楊芹北宋元祐間經義、詩賦進士二科分合問題考論宋哲文南宋湖廣總領所財政體系初探周曲洋廣西買馬與南宋初期西南邊疆政治關系徐瑩明中期漕運改革中的衛(wèi)所、運軍和倉儲體系——以徐州地區(qū)為例 張程娟明嘉萬財政與《萬歷會計錄》之修撰——以邊餉定額化為中心的考察 黃壯釗明萬歷年間劉元卿的出處考量與《大學新編》的編撰 林展明末清初高攀龍理學形象的塑造及其轉變——以高氏著作的編刻為中心 黃友灝清代杭州城市管理與社會變遷——以火政為中心的研究 謝湜 大庚嶺路與清代南雄州的虛糧 張素容明清珠江口沿海灶戶社區(qū)社會變遷與乾隆朝裁場之研究 李曉龍蠲免錢糧與均田攤糧:以文斗寨為例試析清水江下游地區(qū)清代田賦征收的形成與演變盧樹鑫堡的演變與鄉(xiāng)村組織——以廣東南海、順德、番禺諸縣為例陳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