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課程實施就是把新的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而新的課程方案通常蘊含著對原有課程的一種變革,課程實施就是力圖在實踐中實現這種變革,這就要求課程實施者用系統(tǒng)方法論為關照點,對個人習慣、行為方式、課程重點、學習空間、課程安排等進行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教師與兒童對于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社會性、綜合性等特征。學習評價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對于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的合理定位、正確選擇、激勵反饋都具有直接的引領和激勵作用?!秾W習評價問題診斷與解決研修叢書:學習評價問題診斷與解決(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要求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簡單機械的執(zhí)行者,而是課程復合交互的開發(fā)者,它要求教師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中建構課程,注重從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突破學科中心、加強資源整合、珍視童年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等維度來調整評價方式,采取合理措施指導學生,全面準確把握學習目標,注重知識、方法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有機整合,通過質疑、探究、合作等手段及時汲取與個人德性成長相符合的內容,有效實現教與學的互動與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