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開放 中國城市和建筑的西化與現代化》主要內容為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城市和建筑的西化與現代化。具體包括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澳門、廣州,以及皇家園林圓明園建筑所受的外來影響;1842年《南京條約》和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之后中國香港、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漢口等條約口岸和租界,甚至帝都北京的城市建設和建筑的發(fā)展,西方教會勢力的在華擴張與教會建筑的發(fā)展,以及洋務運動、新政、地方主義、早期民族主義對中國兩廣、兩江和直隸地區(qū)城市建筑現代化的影響,中國現代土木工學和建筑學的誕生。這些內容在表明外來影響是中國城市和建筑現代化的契機和動力的同時,也表明中國建筑早期的現代化是以西方為目標的自強運動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