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集刊第yi輯主題為“法國哲學與笛卡爾主義傳統”,論文主要來自由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法國哲學專業(yè)委員會舉辦、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法國哲學研究中心承辦的2015年中國法國哲學年會的會議報告,涉及的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 欄目一:“回到笛卡爾”,包括五篇論文,分別是尚杰的《我x故我在——讀笛卡爾》、楊大春的《理解笛卡爾心靈哲學的三個維度》、佘碧平的《論笛卡爾的存在概念》、李琍的《以“罪”替“錯”——辨析中對錯誤來源的回答》和劉長安的《笛卡爾“上帝觀念”的三種含義及其統一性》。 欄目二:“笛卡爾與法國傳統”,含論文五篇,分別是錢捷的《列維納斯,回到笛卡爾》、施璇的《笛卡爾學說在十七世紀下半葉法國的遭遇》、馬迎輝的《梅洛–龐蒂論“沉默的我思”》、王輝的《從福柯的“笛卡爾時刻”到笛卡爾的“作為倫理的方法”——以笛卡爾的為例試析兩種“方法”》和湯明潔《相共還是表征?——走出“我思”的古典迷局》。 欄目三:“笛卡爾主義與當代思潮”。這五篇文章是:倪梁康的《胡塞爾與法國現象學運動的直接思想因緣——法國哲學家柯瓦雷、海林、勒維納斯的胡塞爾現象學背景》、張小星的《清楚明晰與可錯主義》、胡成恩的《“我思”之“我”何以可能?——拉康精神分析理論中的“自我”概念》、龐培培的《論梅洛–龐蒂對薩特否定哲學的批評》和李守利的《現代哲學的奠基:先驗現象學視域中的笛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