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修訂本)》講述了思想史是人類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史。確切地說,思想史是理論化的人類社會思想意識的發(fā)展史。中國思想史是整個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理論化的中國社會思想意識的發(fā)展史。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多思想家,他們的思想經過一定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的過濾,成為中華民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思維,他們的思想屬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文明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他們思想中的精華永遠是中華民族子孫們共有的精神財富。所謂思潮,就是一個歷史時期思想領域內的主要傾向。思潮往往集中反映出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經濟與思想的相互聯系。中國思想史的思潮是接連不斷涌現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表現為諸子之學;在漢代,主要表現為經學;魏晉時期則為玄學;隋唐時期主要是佛教的傳入和佛教的中國化;宋以后是理學;清代是考據之學;近代則是中學與西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