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wèi)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3月謀刺攝政王載洋,事泄被捕,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為人傳誦。武昌起義后獲釋。曾任《民報》主編。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并任宣傳部部長。1925的7月廣東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927年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事變,寧滬漢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5月,聯(lián)合反蔣各派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一八事變后,蔣、汪合組政府,汪精衛(wèi)出任行政院長??箲?zhàn)爆發(fā)后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于蔣介石。1938年12月29日,發(fā)“艷電”,電文稱:日本“對于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戰(zhàn)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開為日本侵略者辯護,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日在南京組建偽“國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于日本名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