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1984年12月出生于四川內江,講師,碩士生導師。2012年畢業(yè)于中南大學礦物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主要從事浮選理論與工藝的研究,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項目2項,參與多項國家、省級項目及橫向課題。胡岳華,1962年1月出生于湖南湘潭,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獲得礦物工程系博士學位,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國際礦物加工委員會教育分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選礦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業(yè)協會選礦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礦物加工工程學、表面及膠體化學、溶液化學、電化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等30多項。出版專著5本,在國內外科技期刊及重要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210余篇,獲授權發(fā)明專利20項,多項成果實現轉讓和工業(yè)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國家圖書獎3項,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和技術發(fā)明一等獎3項。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教學名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表彰,人選國家教育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計劃及“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一特聘教授。王毓華,1964年8月出生于湖北鄂州,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畢業(yè)于中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2009——2010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訪學。主要從事礦物浮選與浮選藥劑、礦物原料復合力場分選理論、設備與工藝、再生資源利用與環(huán)境工程研究。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5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持參與2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及1項國家十二五支撐計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