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為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雖然和孔子一脈相承,但在許多方面有所突破,其思想也更具系統性。孟子的思想主要有三點:其一,“仁政”說。這是孟子對最高統治者的理想,他希望君王以“仁義之道”、“仁愛之心”治理天下,從而實現“天下一統”。其二,“性善”論。對于國家事務的管理者來說,孟子希望諸侯認識到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只要推行仁政,便可“得道者多助”,從而實現爭取民心、平治天下的理想。其三,修養(yǎng)理論。主要關注士大夫階層的人格塑造和精神需求,包括審美培養(yǎng)、性情疏導和個性養(yǎng)成等諸多方面。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徐洪興教授的《孟子直解》、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和當代學者楊伯峻的《孟子譯注》。此外,考慮到主題表達的一致性,本書原文順序個別之處略有調整,各章節(jié)標題由編注者所加,為原文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