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又名《撮要便覽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是繼《大觀本草》之后,《本草綱目》之前的一部重要本草專著?!侗静菝审堋酚擅鳌り惣沃儯?485—1565)撰???525年。陳嘉謨,字廷采,號月朋子,明代新安祁門(今安徽省祁門縣)人。他長于醫(yī)藥,兼通詩文。其醫(yī)學思想受元代李東垣、朱丹溪等影響較大。晚年集諸家本草之長,并附自己幾十年的醫(yī)藥經驗,編成《本草蒙筌》,當時已八十高齡。《本草蒙筌》圖文并茂,共計十二卷。卷首有歷代名醫(yī)圖,并總論藥性。書中分為草、木、谷、菜、果、石、獸、禽、蟲魚及人部等10部,全書共載藥836種。每種藥所論內容有藥性、有毒無毒、產地、炮制、功效、優(yōu)劣、采集、所行諸經、七情所具、制度、藏留、治療之宜,附有應驗諸方和藥圖,并加有按語,陳述個人見解。對于各種藥物的特征和用途辨析較詳,論述藥物炮炙有其獨到之處;改變了一些本草書作者雜采諸家,“述而不作”的編寫方法;總結發(fā)展了前人的本草理論,在藥物性味、產地、鑒別、炮制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草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本草蒙筌》現(xiàn)存多種明刻本,《本草蒙筌》則以崇禎元年劉孔敦本為底本,補入書林劉氏刊本的“凡例”。陳氏鑒于當時所流行的幾部《本草蒙筌》不能適合他授徒的需要,因此,他在《本草集要》等書的基礎上吸取諸家之長,結合自己的體會,加以修訂,經7年時間,五易其稿而成?!侗静菝审堋返捏w裁是按聲律寫成對偶句,以便記誦。所以李時珍對《本草蒙筌》的評價是:“頗有發(fā)明,便于初學,名曰蒙筌,誠稱其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