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典理論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

定 價:¥50.00

作 者: 孫秀芳 著
出版社: 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5025365 出版時間: 2015-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78 字數: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中的一種?!恶R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以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研究對象。根據六十余年來國內外形勢的演變和黨的中心工作的轉移,把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大致劃分為“52體系”“61體系”“過渡體系”“85體系”和“跨世紀體系”,并按照每一課程體系的設置背景、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的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分別進行剖析,全方位展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的歷史圖景,并揭示各課程體系的突出特點。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研究叢書: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研究》還抽象出該課程體系演進的內在邏輯、基本經驗和不足,嘗試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下一步建設和改革探路。

作者簡介

  孫秀芳,1974年生,河北東光人。2014年畢業(yè)于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F為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工作。主持江蘇省*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其他各類課題多項,先后在《中共黨史研究》《河北學刊》《廣西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圖書目錄

**章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價值
三、研究綜述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五、主要研究內容
六、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二章 新*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設置的歷史淵源
**節(jié) *國傳統(tǒng)的德化主義教育
一、*國古代倫理道德教化傳統(tǒng)
二、近代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三民主義教育
第二節(ji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歷程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化、課程化的濫觴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
第三章 蘇聯化的“52體系”
**節(jié) “52體系”產生的背景
一、教育方針的革故鼎新
二、思想改造運動
第二節(jié) “52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jié) “52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
二、課程比例
第四節(jié) “52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編譯講授提綱
二、編譯教學大綱和教材
第五節(jié) “52體系”的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課程考核的“*一標準”
小結
第四章 初步*國化的“61體系”
**節(jié) “61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政治思想上“不斷革命”
二、“61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jié) “6l體系”的課程理念及其設置
一、日益“左”傾的課程理念
二、“*國化”改造的課程設置
第三節(jié) “61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自主編選教材
二、課程要為政治斗爭服務
第四節(jié) “6l體系”的課程實施及其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的取消
小結
第五章 撥亂反正的“過渡體系”
**節(jié) “過渡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文革”后教育界的思想變動
二、“過渡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jié) “過渡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與組織機構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jié) “過渡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有教學大綱、無統(tǒng)編教材”
二、著重進行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
第四節(jié) “過渡體系”的課程實施及其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考查制度的恢復與補考的實行
小結
第六章 初具“兩課”形態(tài)的“85體系”
**節(jié) “85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改革開放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二、“85體系”的形成和調整
第二節(jié) “85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科目與門類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jié) “85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教學大綱
二、教材建設
第四節(jié) “85體系”的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二、考試制度改革與德育考評辦法
小結
第七章 走向成熟的“跨世紀體系”
**節(jié) “跨世紀體系”產生的背景與形成
一、國內外環(huán)境的世紀變動
二、“跨世紀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jié)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設置
一、課程門類與科目
二、課程比例
第三節(jié)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內容
一、課程基本內容
二、教學基本要求
三、課程管理與教材
第四節(jié) “跨世紀體系”的課程實施
一、教學方法與手段
二、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
三、教師隊伍建設
小結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演進邏輯與得失
**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的內在邏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變的動因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穩(wěn)定性因素
第二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深度參與當代*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增強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認同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自身更具時代性和科學性
第三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積累的基本經驗
一、執(zhí)政黨的重視始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二、傳播國家知識、體現時代精神和國家發(fā)展需要是須臾不可偏離的天職
三、堅持穩(wěn)定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存和發(fā)展之道
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永葆生機的法寶
五、確定合理的課程比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和諧相處之道
第四節(ji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演進中的幾個問題
一、課程理念:政治性和科學性調諧困難
二、課程內容:重復性問題揮之不去
三、課程管理:集權和分權的天平難以平衡
四、課程實施:教師責任與權益的不對稱性突出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路徑
**節(jié) 秉承“以人為本”的課程管理理念
一、“以人為本”首要的是“以學生為本”
二、“以人為本”也需要切實為廣大教師服務
三、“以人為本”還要落實到教材的管理上
第二節(jié) 減少和規(guī)避高校與中學課程內容的重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重復性的兩種類型
二、加強大學、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銜接
三、加強大學、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的銜接
第三節(jié) 探索課程實施方法創(chuàng)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概論
二、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
三、探索實踐教學新形式
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第四節(jié) 積極借鑒國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益經驗
一、執(zhí)政黨應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導權
二、應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努力做到理論創(chuàng)新先行
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形式和途徑應努力實現多樣化
四、應著眼于民族性和世界性,調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