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引論
一、何謂“自由”?——一個前提性的框架
二、為什么是先秦諸子?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四、全書主要內容一瞥
第一章 戊戌與辛亥的開拓
第一節(jié) 康有為:儒家人格理想現代轉化之初步
一、人性的可能與自由人格
二、道德條目論
三、自由人格之特色
第二節(jié) 梁啟超:“新民說”與先秦諸子
一、“道德革命”論
二、自由人格的特征
余論
第三節(jié) 孫中山:發(fā)揚光大“至孔子而絕”的正統(tǒng)道德思想
一、仁智勇新解
二、志氣論
三、其他道德條目論
余論
第四節(jié) 章太炎:“依自不依他”為傳統(tǒng)德教的根源
第二章 自由主義的探索
第一節(jié) 胡適:“健全的個人主義”的另一面
一、“實際的仁愛論”:精神以物質為基礎
二、傳統(tǒng)道德條目的復活
三、反對“獨善的個人主義”
四、圓融的自由人格
第二節(jié) 潘光旦:自由人格是“囫圇的人”
一、自由人格的內涵
二、自由的教育
第三節(jié) 殷海光:振起心靈深處的自我
一、寂天寞地里的人
二、自由人格的內涵
三、培養(yǎng)之途及“新人本主義”
第四節(jié) 陳鼓應:“宇宙我”之創(chuàng)生
余論
第三章 文化保守主義的執(zhí)著
第一節(jié) 梁漱溟:培育自由活潑的大生命
一、踐形踐性以臻于化境
二、仁、勇及其他
三、群己之辯
四、“好的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熊十力:自作主宰的自由人格論
一、“自由謂內有主宰”
二、道德品質及其他
三、“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節(jié) 馮友蘭:作為人生境界的自由
第四節(jié) 賀麟:“自由是人格的本質”
一、道德自由三維
二、境界與胸襟
三、道德條目略論
四、培養(yǎng)之道
第四章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成就
第一節(jié) 陳獨秀和李大釗論自由人格
一、陳獨秀:從“大丈夫”到“獸性主義”
二、李大釗:大同團結與個性解放的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毛澤東:追求“完全之人格”
一、人性論
二、自由人格的典范及其內在品質
三、完全的人格的特征
四、培養(yǎng)手段
第三節(jié)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自由人格論:以學院派為中心
一、“侯外廬學派”的自由人格略論
二、張岱年:“六達德”與“六基德”
三、馮契:“人的自由與真善美”
征引文獻舉要
后記
附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