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與漢代生死觀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與漢代生死觀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與漢代生死觀

定 價:¥38.00

作 者: 劉茜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6166246 出版時間: 2016-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作為漢代特殊的喪葬藝術品,漢畫像石經歷了三 百余年的發(fā)展進程,其在藝術史與文化史上具有不可 估量的價值。漢畫像石雖存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與時間發(fā)展上 的不均衡,但各地漢畫像石在題材內容與構圖形式上 卻存在明顯的趨同性與程式化特征?;谶@一認識, 劉茜*的這本《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與漢代生死觀》從 整體上揭示了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所具有的主題思想— —漢代生死觀,并以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漢 畫像石為例分析了其圖像藝術所展現(xiàn)的漢代生死觀的 發(fā)展演變歷程,揭示了該地域漢畫像石所具有的重要 史學價值。另外,“宇宙空間圖式”乃是貫穿于整個漢畫像 石發(fā)展始末的一條重要線索。本書深入分析了這一圖 式與漢畫像石圖像藝術主題思想之間的關系,并揭示 了其所產生的文化淵源。

作者簡介

  劉茜,女,1975年生,四川郫縣人。2007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8年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進入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xiàn)為嘉興學院副教授。近年曾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文學遺產》、《學術月刊》、《孔子研究》、《中國道教》等重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課題多項。曾獲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yǎng)人員、浙江省優(yōu)秀博士畢業(yè)生等稱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 漢畫像石研究狀況的歷史回顧二 漢代生死觀研究狀況的歷史回顧三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在漢代生死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所展現(xiàn)的主題思想——漢代生死觀第一節(jié)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所展現(xiàn)的主題思想——漢代人的“死亡”觀念一 畫像的中心人物——亡靈形象二 畫像的主要內容——亡靈的行為活動與生活狀態(tài)第二節(jié)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所展現(xiàn)的主題思想——漢代人的“重生”觀念一 漢畫像石中的生殖崇拜圖像及意義二 漢畫像石中的升仙題材及意義第三節(jié) 漢畫像石中樂舞百戲圖所展現(xiàn)的漢代生死觀一 祭祀亡靈的樂舞百戲圖二 助亡靈升仙的樂舞百戲圖第四節(jié) 漢畫像石中疊人畫像所展現(xiàn)的漢代生死觀一 山東孟莊漢墓的疊人畫像及其意義二 山東安丘漢墓的疊人畫像及其意義三 墓室石柱與生殖崇拜第五節(jié)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主題思想的形成原因第三章 漢畫像石中的宇宙空間圖式及形成原因第一節(jié) 漢代宇宙觀念與漢代文化第二節(jié) 漢代帛畫的宇宙空間圖式第三節(jié) 漢畫像石中的宇宙空間圖式與漢代生死觀——以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的漢畫像石為例一 漢代畫像石的宇宙空間圖式及其意義二 漢畫像石宇宙空間圖式形成的原因第四章 “祠堂建筑圖”的構建與漢代“死亡”觀念的發(fā)展演變——以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的漢畫像石為例第一節(jié) 單開間的廳堂式建筑圖所展現(xiàn)的漢代死亡觀念第二節(jié) “前堂后室”式建筑圖所展現(xiàn)的漢代死亡觀念第三節(jié) 結構復雜的建筑群圖所展現(xiàn)的漢代死亡觀念第五章 漢畫像石中仙界圖的構建與漢代升仙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以魯南、蘇北、皖北、豫東一帶的漢畫像石為例第一節(jié) 仙界空間的構建與漢代升仙思想的變遷一 西漢中晚期的仙界空間圖式所展現(xiàn)的升仙思想二 東漢早中期的仙界空間圖式所展現(xiàn)的升仙思想三 東漢中晚期的仙界空間圖式所展現(xiàn)的升仙思想第二節(jié) 仙界生活的構建與漢代升仙思想的變遷結語附錄 武氏祠左石室畫像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