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重述歷史
新世紀以來國產電視劇的文化思考
王家衛(wèi)的大時代與《一代宗師》的中國想象
港片登“陸”記
民國想象,誰的民國
《滲透》:諜戰(zhàn)劇的新想象
《歸來》的文化失憶癥
《北平無戰(zhàn)事》中的國共關系
《智取威虎山3D》的文化成功與香港電影人的北上之路
《老農民》為何看起來如此老?
《平凡的世界》的特殊之處
后工業(yè)時代的現代人可否“與狼共舞”
第二輯主體表征
“暮氣青春”的文化面孔
微茫的吶喊——流行影視文本中的時代與個人
“小時代”里的三種選擇
《心花路放》:原來屌絲就是Loser
“任性”姜文:紅色老男孩的戲仿革命之路
從“雄獅”和“戰(zhàn)狼”看新的中國故事
《闖入者》:歷史的“闖入者”
《少年班》的文化反思及局限
《后會無期》:中國式“在路上”
第三輯文藝生態(tài)
春晚夢”及“春晚”的代表機制
收購“大眾”:文化體制改革的再度“資本化”
“中國風”呈現了經濟全球化時代文化的特殊狀態(tài)
“美國夢”轉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美國想象
文化批評的政治與消費主義時代的文化狀態(tài)
“白日夢”與“腹黑術”:大眾影視中的政治想象
中國為何沒有科幻電影?
“心靈雞湯”的文化功效
國產影視的文化想象力
兩種中國想象——由一張“中國電影地圖”想到的
后記我的批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