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1939年生。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64年作為新中國首批留法學生到法國勒恩大學進修兩年,后任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教學之余,從事法國純文學翻譯三十余年,譯著五十多種,約有一千五百萬字。主要譯著:小說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戲劇有《繆塞戲劇選》、《加繆全集·戲劇卷》等;詩歌有《艾呂雅詩選》、《阿波利奈爾詩選》等六本作品。此外,編選并翻譯了《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主編了《紀德文集》(五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叢書》(十卷)。在李玉民的譯作中,有半數作品是由他首次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他主張文學翻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創(chuàng)作,譯作應是給讀者以文學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譯文灑脫,屬于傅雷先生的那個傳統(tǒng)”(柳鳴九語)。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杰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是貫穿他一生活動與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他的創(chuàng)作期非常長,長達60年以上,其作品包括詩歌26卷、小說20卷、劇本12卷、哲理論著21卷,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以及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非常輝煌的文化遺產。而《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則是他經典的代表作。1827年,雨果發(fā)表了韻文劇本《克倫威爾》與《(克倫威爾>序言》,其中,《序言》被稱之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在雨果的文學論著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1830年他根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了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戰(zhàn)古典主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