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體育武術/太極/氣功拳劍縱橫:長江流域的武林與流派

拳劍縱橫:長江流域的武林與流派

拳劍縱橫:長江流域的武林與流派

定 價:¥128.00

作 者: 曾睿,莫晸,黃強 等
出版社: 長江出版社
叢編項: 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9228737 出版時間: 2014-09-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華長江文化大系·拳劍縱橫:長江流域的武林與流派》敘述了長江流域上至雪域高原,下至江浙沿海幾十個民族的武術文化。介紹了“武林”一詞的由來、十八般武器為何物、”三大門派”(少林、峨眉、武當)起源軼事;按照地域特點,介紹了西藏、云貴、巴蜀、湘鄂、贛皖、江浙等地的武術史;詳細描述了晰揚掌、硬門拳、字門拳、法門拳、縮山拳、內家拳、船拳、唐手、魚門拳等名門秘史,并對這些門派的幾大開山鼻祖張山峰、重要傳人或者武林高手如張三豐、張松溪、黃百家、甘鳳池、岳飛等作了介紹。

作者簡介

  曾睿,湖北省武漢市人,1999年進入武漢體育學院運動系,于2003年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2009年進入武漢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1年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現(xiàn)任黃岡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教師。迄今已發(fā)表《義和團運動軍事活動考述》《移民活動與門派武術的流傳——以江西字門拳為例》等學術論文數(shù)篇,參與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課題“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源流研究”“武術在早期工業(yè)現(xiàn)代化中的境遇”,均已結題。莫晸,湖南省桃源縣人,2002年進入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于2006年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秘書學系系主任。迄今已在《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篇,參與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課題“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源流研究”“武術在早期工業(yè)現(xiàn)代化中的境遇”,均已結題。正在參與華中師范大學章開沅先生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荊楚全書》編纂”(項目編號:10&ZD093)。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引言
緒言  大江颯沓武林風
第一節(jié)  標規(guī)立矩析武林
一  范圍源自武術人
二  賢愚不等武林人
三  武林生涯江湖路
四  武林器械十八般
第二節(jié)  分門劃異話流派
一  觀摩自然得天啟
二  因勢利導廣傳承
三  取長補短現(xiàn)流變
四  開宗傳徒門派成
第一章  雪域金戈武士起
第一節(jié)  巾幗揚威立女國
一  原始武術現(xiàn)巖畫
二  西羌流徙傳技能
三  以武取士武風盛
四  武士戰(zhàn)亂定乾坤
第二節(jié)  雄長雪原竟馳騁
一  控弦崇武強藏軍
二  廣取博納武事興
三  崇佛護寺鐵棒僧
四  雪域武風育俊才
第三節(jié)  一統(tǒng)武術走民間
一  刀客古道護安寧
二  驛站常備習武人
三  武僧喋血止貢寺
四  舞武同進大都城
第四節(jié)  壯士揮刀為抗英
一  馬幫習武為全身
二  藏武揚威康巴地
三  火器進藏武風存
四  藏刀怒對侵略軍
第五節(jié)  藏刀長存武風韻
一  古剎猶有習武僧
二  賽事推進武傳承
三  內地武林藏傳人
四  雪頓節(jié)中看競技
第二章  滇黔自有孥云手
第一節(jié)  險山惡水起刀兵
一  蠻荒武勇屬焚人
二  矛鋒哀牢云鎖深
三  中原武風入滇境
四  蜀漢確有藤甲兵
第二節(jié)  兵刀常備衛(wèi)太平
一  爨重農(nóng)商常備兵
二  刀光劍影南詔興
三  路通天竺抗強梁
四  黷武尋釁致國亡
第三節(jié)  教興武盛踞一方
一  儒釋并尊崇武德
二  山隘峰巒避刀槍
三  外來武術滇境傳
四  昆明武士護工商
第四節(jié)  明清武林多滄桑
一  軍屯武術成家傳
二  戰(zhàn)亂習武遍山鄉(xiāng)
三  緬刀傣拳韻悠遠
四  志趣各異武人隱
第五節(jié)  武術近代競弘揚
一  承華圃設武考場
二  勝洋力士國威揚
三  鄒氏創(chuàng)拳御侵凌
四  沙氏傳藝門徒廣
第三章  巴蜀云水常激蕩
第一節(jié)  以武開國說蜀王
一  蜀道憑險求自強
二  秦風人蜀說二王
三  韓信蜀中練武士
四  張魯鬼卒動刀槍
第二節(jié)  中原戰(zhàn)亂蜀獨寧
一  李特割據(jù)重道門
二  前后二蜀納流民
三  輕武之意在朝廷
四  擊殺蒙哥釣魚城
第三節(jié)  明末殘破清復興
一  明設衛(wèi)所武士興
二  一枝獨秀白桿兵
三  文昌武興說移民
四  教軍起義在嘉慶
第四節(jié)  千秋月照峨眉門
一  盤破肇基立資中
二  纏絲武當步伐分
三  禪意道基立根本
四  德武并重劉崇俊
第五節(jié)  淳樸質厚有巴人
一  廩君投劍民共尊
二  前歌后舞數(shù)陷陣
三  白虎寅人勇板檐
四  土家武術獨一門
第四章  荊湘武風一脈承
第一節(jié)  江漢虎躍辟草萊
一  丹淅之會楚國興
二  越椒逞勇若敖餒
三  志在吞敵士卒強
四  子胥復仇走他鄉(xiāng)
第二節(jié)  技擊風盛數(shù)漢唐
一  曾候墓現(xiàn)古戰(zhàn)場
二  武能立身遷他鄉(xiāng)
三  南國“木蘭”茍灌娘
四  游俠風盛在大唐
第三節(jié)  武風博大是兩宋
一  尚武爭得銅柱立
二  洞庭漁歌伴干戈
三  武穆遺風岳家拳
四  血戰(zhàn)襄陽阻元軍
第四節(jié)  太岳名揚內家拳
一  習武漁郎舉義旗
二  移民攜藝傳湖湘
三  武當絕藝廣傳揚
四  戰(zhàn)亂習武成風尚
第五節(jié)  武風不泯傳承長
一  湘鄂南拳門派創(chuàng)
二  南北武術交匯忙
三  開埠碼頭共爭搶
四  老干新葩競綻放
第五章  贛皖武術匯南北
第一節(jié)  三苗雄風激鄱陽
一  原始武術涿鹿興
二  血雨腥風有苗平
三  皋陶聯(lián)夏六安定
四  楚風南卷新郢城
第二節(jié)  內爭戰(zhàn)亂起贛皖
一  英布功過誰評量
二  亦武亦俠說二孟
三  東吳豪杰圖自強
四  習武連鄉(xiāng)為自保
第三節(jié)  唐宋贛皖文氣長
一  武舉拓開仕途路
二  保甲暗助武風揚
三  靖康禍連江淮亂
四  力抗金兵備刀槍
第四節(jié)  武社遺風傳元明
一  紅巾舉義用武地
二  官虐民怨山賊起
三  南北交匯贛皖地
四  晰揚掌傳回族秘
第五節(jié)  厚積薄發(fā)學而創(chuàng)
一  法門硬門起江西
二  東鄉(xiāng)清代漸輝煌
三  名同果異見用心
四  普及為基競技藝
第六章  吳越武風代承繼
第一節(jié)  爭霸武士雄風異
一  專諸魚腸闔閭立
二  以弱制強有要離
三  越女猿公留神跡
四  春申盡攬吳越地
第二節(jié)  秦后拓地化夷忙
一  力能扛鼎說霸王
二  劉濞富吳養(yǎng)強梁
三  一門豪杰凌公塘
四  亂世習武得飛揚
第三節(jié)  武興民間說隋唐
一  江都兵燹龍蛇起
二  寺廟武功民間藏
三  箭射江潮武肅王
四  習武造反也逞強
第四節(jié)  結社立派傳播廣
一  習武談兵狀元郎
二  膽為拳先縮山拳
三  御辱抗倭敵惆悵
四  內家南傳后繼昌
第五節(jié)  門派各有才人出
一  負??亟?br />二  蘇浙武師清廷忌
三  秋瑾擅練巫家技
四  民間傳播源流廣
第七章  歷代宗師各揚名
第一節(jié)  內家絕藝出武當
一  人奇事奇張三豐
二  松溪求隱隱不得
三  百家傳徒于浙中
四  鳳池列入方記中
第二節(jié)  峨眉一花開五葉
一  創(chuàng)派司徒當存疑
二  白云筑基后繼昌
三  普恩弘揚峨眉藝
四  吳殳文武共相繼
第三節(jié)  湖湘武師拳路異
一  岳拳代有豪杰起
二  六師共創(chuàng)魚門拳
三  颯爽武風唐群英
四  創(chuàng)門立派杜自然
第四節(jié)  近代弘揚有精武
一  元甲南下精武興
二  連和精武傳少林
三  氣軟如棉吳鑒泉
四  定力蘊藏蔡龍云
第五節(jié)  國術館里有奇人
一  千斤大力王子平
二  揚威德國溫敬銘
三  九龍擺尾何福生
四  承前啟后張文廣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總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