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體育場鋼結構飄雨篷 1.1 拱形飄雨篷設計實例 1.1.1 工程概況 1.1.2 結構及節(jié)點設計 1.1.3 結構及靜力計算 1.1.4 結構動力響應計算 1.1.5 設計小結 1.2 空間管桁架膜結構飄雨篷設計實例 1.2.1 工程概況 1.2.2 結構設計 1.2.3 節(jié)點設計 1.2.4 膜材選用 1.2.5 荷載及工況組合 1.2.6 結構靜力計算 1.2.7 結構動力響應計算第2章 異形屋面空間鋼網架 2.1 工程概況 2.2 結構計算模型 2.2.1 網格尺寸及劃分 2.3 荷載及組合 2.4 支座節(jié)點設計 2.5 小結第3章 輕鋼增層結構 3.1 輕鋼增層結構方案 3.1.1 鉸接連接 3.1.2 剛接連接 3.2 輕鋼增層結構地震反應影響分析 3.2.1 考慮高振型影響計算實例 3.2.2 動力放大系數(shù)取值 3.3 輕鋼增層后房屋的總高度及層數(shù)限制 3.4 輕鋼增層工程實例 3.4.1 結構布置 3.4.2 節(jié)點設計 3.5 動力響應分析第4章 冷彎薄壁型鋼臨建房屋及安全防護設施 4.1 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 4.2 臨建房屋結構設計 4.3 臨建房屋結構承載力 4.4 臨建房屋鋼桁架的次應力分析 4.5 臨建房屋經濟效益分析實例 4.6 臨建房屋的保溫、防腐與防火性能 4.7 裝配式輕鋼結構在建筑安全防護工程中的應用 4.7.1 可伸縮式安全通道防護棚 4.7.2 可伸縮式物料加工帶懸挑防護棚 4.7.3 物料提升機、攪拌機、小型機械及配電箱防護棚 4.7.4 防護棚靜力及沖擊荷載計算 4.8 臨邊防護 4.8.1 樓梯、樓板臨邊防護 4.8.2 基坑臨邊防護 4.8.3 坡(平)屋面臨邊防護第5章 建筑屋面平改坡及冷彎薄壁型鋼組合墻體 5.1 平改坡的屋面構造 5.2 平改坡的結構方案 5.2.1 外圈新增鋼筋混凝土圈梁 5.2.2 新增鋼筋混凝土圈(臥)梁 5.2.3 新增鋼筋混凝土縱橫圈(臥)梁 5.3 新增輕型鋼架結構形式 5.4 地基承載力影響分析 5.5 平改坡動力性能分析 5.6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住宅組合墻體承載力計算 5.6.1 龍骨柱承載力計算 5.6.2 僅考慮裸龍骨柱承載力計算 5.6.3 考慮罩面板支撐的龍骨柱承載力計算 5.6.4 工程實例第6章 工業(yè)及民用鋼結構運輸通廊 6.1 供料系統(tǒng)運輸通廊設計實例 6.1.1 結構形式 6.1.2 荷載計算 6.1.3 內力計算 6.1.4 節(jié)點設計 6.1.5 動力響應分析 6.2 膠帶機運輸通廊設計實例 6.2.1 桁架內力分析 6.2.2 桁架水平支撐 6.2.3 節(jié)點設計 6.2.4 動力特性分析 6.3 焦煤轉運站運輸通廊設計實例 6.3.1 荷載 6.3.2 內力分析 6.3.3 動力特性分析 6.4 大跨度人行通道運輸通廊設計實例 6.4.1 結構設計 6.4.2 中轉門廳鋼結構設計 6.4.3 圍護結構第7章 工業(yè)廠區(qū)鋼結構管道支架 7.1 熱力燃氣管道支架設計實例 7.1.1 管網管道支架布置 7.1.2 節(jié)點設計 7.1.3 管道支架結構動力特性 7.2 除塵系統(tǒng)管道支架設計實例 7.2.1 結構布置 7.2.2 結構剛度 7.2.3 柔性支架結構內力分析 7.2.4 荷載及內力計算 7.2.5 管道支架支座 7.2.6 管道支架托架 7.3 外網管道支架設計實例 7.3.1 固定管道支架柱肢設計 7.3.2 固定管道支架荷載 7.3.3 固定管道支架內力分析 7.3.4 固定管道支架動力特性分析 7.3.5 固定管道支架管道支座第8章 工業(yè)廠區(qū)鋼結構高爐轉運站 8.1 結構設計 8.2 節(jié)點設計 8.3 動力特性分析第9章 鋼結構通信三管塔 9.1 結構設計 9.1.1 荷載 9.1.2 荷載組合 9.1.3 計算結果 9.2 動力特性分析 9.3 節(jié)點設計 9.4 設計小結附錄:裝配式輕鋼結構臨建房屋設計安裝通用圖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