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化學無機化學(第四版)

無機化學(第四版)

無機化學(第四版)

定 價:¥35.00

作 者: 古國榜,李樸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教材 理學 研究生/本科/??平滩?/td>

ISBN: 9787122204448 出版時間: 201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無機化學(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礎上修訂編寫而成,全書共16章,包括無機化學基本知識、原理和元素以及反映無機化學在材料、能源、環(huán)保、生命科學、化學化工、冶金等方面的滲透和應用等內容。在保持上一版框架不變的基礎上,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更新和補充,力求反映無機化學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應用性和先進性。在一些重要的章節(jié)中穿插了“思考題”,方便學生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總結。本教材內容豐富,信息量較多,語言精練,通俗易懂。書中采用了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術語、符號和單位,采用了IUPAC建議的元素周期表新版本。本書可作為高職高?;?、材料、輕工、冶金、環(huán)保、紡織、生物等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古國榜,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1959年開始在華南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任教,擔任化工類本科無機化學、應用化學本科分離化學,以及應用化學研究生溶劑萃取化學、環(huán)境工程研究生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綜合利用、環(huán)境工程博士生清潔生產專論的教學工作。1980-1984年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科化學教材編審委員會普化與無機編審小組秘書,1991-1995年兼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工科化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1995-2000年兼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工科本科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委員。

圖書目錄

本書常用的符號意義和單位1
緒論3
1化學反應中質量和熱量計量關系4
1.1計量單位和術語4
1.1.1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4
1.1.2物質的量及其單位4
1.1.3物質的量濃度5
1.1.4質量摩爾濃度6
1.1.5摩爾分數(shù)和摩爾比6
1.1.6質量分數(shù)6
1.1.7體積分數(shù)6
1.2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量關系7
1.2.1應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7
1.2.2化學計量系數(shù)8
1.2.3反應進度8
1.3化學反應的焓變10
1.3.1系統(tǒng)、環(huán)境和相10
1.3.2化學反應熱和焓變10
習題13
2化學反應速率15
2.1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15
2.2反應速率理論概要16
2.2.1碰撞理論17
2.2.2過渡狀態(tài)理論17
2.3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18
2.3.1濃度或分壓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8
2.3.2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9
2.3.3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0
2.3.4影響多相反應速率的因素21
2.4超常條件下對化學反應的影響22
2.4.1超高壓反應22
2.4.2光化學反應22
2.4.3等離子體化學反應22
2.4.4摩擦化學反應23
2.4.5超聲化學反應23
2.4.6微波化學反應23
習題24
3化學平衡25
3.1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25
3.2平衡常數(shù)26
3.2.1實驗平衡常數(shù)26
3.2.2標準平衡常數(shù)27
3.3多重平衡規(guī)則28
3.4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29
3.5化學平衡的移動31
3.5.1濃度(或分壓)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31
3.5.2系統(tǒng)總壓力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32
3.5.3溫度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33
3.5.4平衡移動的總規(guī)律——勒夏特列原理33
3.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在工業(yè)中綜合應用的舉例34
3.6.1接觸法制硫酸的生產中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問題34
3.6.2反應的耦合36
習題37
4酸堿反應39
4.1酸堿的解離理論39
4.1.1酸堿的定義39
4.1.2酸堿反應40
4.1.3酸堿的強度40
4.2水溶液中酸或堿的解離平衡40
4.2.1水的離子積和溶液的pH41
4.2.2一元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42
4.2.3多元弱酸的解離平衡45
4.3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46
4.3.1同離子效應46
4.3.2緩沖溶液47
4.4鹽類的水解50
4.4.1弱酸強堿鹽50
4.4.2弱堿強酸鹽51
4.4.3弱酸弱堿鹽51
4.4.4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52
4.5酸堿質子理論53
4.5.1酸堿的定義53
4.5.2酸堿反應54
習題55
5沉淀反應57
5.1難溶電解質沉淀的生成與溶解57
5.1.1溶度積57
5.1.2溶度積和溶解度的相互換算57
5.1.3溶度積規(guī)則59
5.2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60
5.2.1同離子效應60
5.2.2鹽效應60
5.3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轉化61
5.3.1分步沉淀61
5.3.2沉淀的轉化62
5.4沉淀反應的應用舉例63
5.4.1除去雜質Fe3+64
5.4.2制備錳鹽時除去Cu2+、Pb2+、Cd2+等雜質65
習題66
6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67
6.1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過程67
6.2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的近代描述69
6.2.1原子軌道69
6.2.2電子云72
6.2.3四種量子數(shù)73
6.3原子中核外電子的排布74
6.3.1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74
6.3.2周期表中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結構76
6.3.3原子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80
6.4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83
6.4.1有效核電荷83
6.4.2原子半徑84
6.4.3電離能85
6.4.4電子親和能86
6.4.5電負性87
6.4.6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88
6.4.7氧化態(tài)88
6.5復雜化學體系的多尺度模型89
習題90
7分子結構91
7.1共價鍵91
7.1.1價鍵理論91
7.1.2共價鍵的鍵參數(shù)94
7.2雜化軌道與分子的幾何構型96
7.2.1sp雜化軌道96
7.2.2sp2雜化軌道97
7.2.3sp3雜化軌道97
7.3分子間力99
7.3.1分子的極性100
7.3.2范德華力100
7.3.3氫鍵102
7.3.4超分子104
習題105
8晶體結構106
8.1晶體的基本知識106
8.1.1晶體的宏觀特征106
8.1.2晶體的微觀結構106
8.1.3晶體的基本類型108
8.2離子鍵和離子晶體108
8.2.1離子鍵的形成108
8.2.2離子晶體109
8.3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110
8.3.1原子晶體110
8.3.2分子晶體111
8.4金屬鍵和金屬晶體111
8.5晶體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112
8.5.1晶體缺陷113
8.5.2非整比化合物114
8.6液晶115
8.7單晶體和多晶體116
習題116
9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基礎118
9.1氧化還原反應118
9.1.1氧化和還原氧化劑和還原劑118
9.1.2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119
9.2原電池123
9.2.1原電池的概念123
9.2.2原電池的表示方法124
9.2.3原電池的電動勢124
9.3電極電勢125
9.3.1金屬電極電勢的產生125
9.3.2電極電勢的確定126
9.3.3能斯特方程式128
9.4電極電勢的應用130
9.4.1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130
9.4.2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131
9.5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131
9.5.1元素電勢圖的表示法131
9.5.2元素電勢圖的應用示例132
*9.6化學電源133
9.6.1原電池133
9.6.2蓄電池135
9.6.3燃料電池136
習題137
10s區(qū)元素139
10.1氫139
10.1.1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問題139
10.1.2氫的存在、性質和用途139
10.1.3氫氣的工業(yè)生產140
10.1.4氫能源141
10.2s區(qū)元素通論143
10.2.1元素的原子結構和主要性質143
10.2.2單質的主要性質144
10.3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鹽類145
10.3.1通性145
10.3.2碳酸鈉和過碳酸鈉146
10.3.3碳酸鈣147
10.3.4硫酸鈉148
10.3.5硬水及其軟化148
習題150
11p區(qū)元素151
11.1p區(qū)元素通論151
11.2硼、碳、硅單質152
11.2.1硼單質152
11.2.2碳單質152
11.2.3硅單質154
11.3硼、碳、硅的重要化合物154
11.3.1硼烷和硅烷154
11.3.2鹵化物155
11.3.3氧化物156
11.3.4含氧酸及其鹽158
11.3.5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環(huán)160
11.4高溫結構陶瓷162
11.5鋁、錫、鉛概述162
11.6鋁、錫、鉛的重要化合物163
11.6.1氧化物及其氫氧化物163
11.6.2氯化物164
11.6.3硫化物164
11.6.4含鉛廢水的處理165
11.7氮族元素165
11.7.1概述165
11.7.2氮氣166
11.7.3氨及銨鹽166
11.7.4氮的氧化物168
11.7.5硝酸及其鹽168
11.7.6亞硝酸及其鹽170
11.7.7自然界氮元素的循環(huán)171
11.8磷及其化合物172
11.8.1磷單質172
11.8.2磷的氧化物172
11.8.3磷的含氧酸173
11.8.4磷酸鹽及多聚磷酸鹽174
11.8.5磷的氯化物175
11.9砷、銻、鉍175
11.9.1概述175
11.9.2氫化物176
11.9.3氧化物及其水合物176
11.9.4氯化物177
11.9.5硫化物177
11.9.6含砷廢水的處理178
11.10半導體材料178
11.11氧和硫179
11.11.1氧的單質179
11.11.2過氧化氫180
11.11.3硫單質182
11.11.4硫化氫和金屬硫化物183
11.11.5多硫化物184
11.11.6二氧化硫、亞硫酸及其鹽184
11.11.7硫酸及其鹽185
11.11.8過硫酸及其鹽186
11.11.9硫代硫酸鈉187
11.12鹵素187
11.12.1概述187
11.12.2鹵素單質188
11.12.3鹵化氫和鹵化物190
11.12.4鹵素含氧酸及其鹽192
11.13擬鹵素194
11.14稀有氣體195
11.15大氣污染及其防治197
11.16超臨界流體200
11.16.1超臨界CO2201
11.16.2超臨界水201
習題202
12配位化合物205
12.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05
12.1.1配合物的組成205
12.1.2配合物的命名208
12.2配位化合物中的化學鍵209
12.2.1中心離子價軌道的雜化210
12.2.2配合物的空間構型211
12.3配位反應212
12.3.1配合物的不穩(wěn)定常數(shù)和穩(wěn)定常數(shù)212
12.3.2應用配合物不穩(wěn)定常數(shù)的計算213
12.3.3配位反應215
12.3.4配位反應的應用216
習題218
13d區(qū)元素(一)220
13.1d區(qū)元素通論220
13.1.1原子的電子層構型和原子半徑220
13.1.2氧化態(tài)222
13.1.3單質的物理性質223
13.1.4單質的化學性質223
13.1.5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堿性224
13.1.6配合物形成體224
13.1.7水合離子的顏色225
13.1.8催化性能225
13.2鈦 225
13.2.1金屬鈦225
13.2.2鈦的重要化合物226
13.2.3納米TiO2227
13.3鉻229
13.3.1金屬鉻230
13.3.2鉻(Ⅲ)的化合物230
13.3.3鉻(Ⅵ)的化合物232
13.3.4含鉻廢水的處理233
13.4錳234
13.4.1金屬錳234
13.4.2錳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234
13.4.3錳(Ⅱ)的化合物235
13.4.4錳(Ⅳ)的化合物235
13.4.5錳(Ⅵ)的化合物236
13.4.6錳(Ⅶ)的化合物236
13.5鐵、鈷、鎳237
13.5.1鐵、鈷、鎳的單質237
13.5.2鐵、鈷、鎳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238
13.5.3鐵、鈷、鎳的鹽239
13.5.4鐵、鈷、鎳的配合物241
13.6鉑系元素243
13.6.1鉑族金屬的性質和用途概述243
13.6.2鉑、鈀的重要化合物244
13.7金屬的腐蝕與防腐246
13.7.1金屬的腐蝕246
13.7.2金屬的防腐247
習題248
14d區(qū)元素(二)250
14.1銅族和鋅族元素通論250
14.1.1銅族元素通論250
14.1.2鋅族元素通論251
14.2銅、銀、金252
14.2.1單質的性質252
14.2.2銅的主要化合物253
14.2.3銀的主要化合物256
14.3鋅、鎘、汞259
14.3.1單質的性質259
14.3.2鋅的主要化合物260
14.3.3汞的主要化合物261
14.3.4含鎘、汞廢水的處理263
14.4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265
習題266
15f區(qū)元素268
15.1鑭系元素的通性268
15.1.1價電子層結構268
15.1.2氧化態(tài)269
15.1.3離子的顏色269
15.1.4磁性270
15.1.5化學活潑性270
15.1.6鑭系元素的相似性270
15.2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70
15.2.1氧化物和氫氧化物270
15.2.2鹽類271
15.3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離272
15.3.1稀土元素的提取272
15.3.2稀土元素的分離273
15.4稀土元素的應用274
習題275
16無機化工與環(huán)境276
16.1無機化工的門類276
16.1.1無機化肥工業(yè)276
16.1.2酸堿工業(yè)276
16.1.3無機鹽工業(yè)276
16.1.4無機化學試劑工業(yè)276
16.1.5無機精細化工277
16.2無機化工“三廢”對環(huán)境的污染277
16.3“三廢”污染的一般防治方法278
16.3.1采用新技術、改革舊工藝278
16.3.2綜合利用278
16.3.3“三廢”的處理278
16.3.4綠色化學和清潔生產技術280
習題283
附錄284
附錄1本書所用的有關單位284
附錄2一些物質的標準摩爾生成焓286
附錄3標準電極電勢(298.15K)289
附錄4弱酸、弱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shù)(298K)293
附錄5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298K)294
附錄6一些配離子的不穩(wěn)定常數(shù)(298K)295
參考文獻296
元素周期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