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誰來養(yǎng)活中國(推薦閱讀)
一、誰來養(yǎng)活中國?
二、民以食為天
三、養(yǎng)活容易養(yǎng)“活”難
四、養(yǎng)“活”自己的條件是什么?
五、何止吃飯問題
六、中國能否成為發(fā)達國家?
(一)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二)發(fā)達國家“國家恩格爾系數”為什么較低?
(三)當前我國不具備成為發(fā)達國家的條件
七、成為發(fā)達國家,路在何方?
(一)新增14.6056億畝耕地是中國步入發(fā)達國家的入場券
(二)我國具有走出“困境”的先天條件
(三)水在西北發(fā)揮的作用更為顯著
(四)實施“飛龍構想”將獲得耕地14.6056億畝以上
第二部分 我國缺水地區(qū)情況分析
一、柴達木盆地(青海省海西州)
二、塔里木盆地
三、準噶爾盆地
四、吐魯番盆地
五、河西走廊地區(qū)
六、內蒙古自治區(qū)(中西部)
七、黃土高原地區(qū)
第三部分 對當前西線工程代表性方案的學習性思考
一、“西線工程”代表性方案簡介
(一)黃委會“大西線”方案
(二)水利部西線方案
(三)林一山四江一河調水方案
(四)陳傳友大拐彎大電站四江進兩湖方案
(五)袁嘉祖、郭開“大西線調水”方案(又叫朔天大運河方案)
(六)朱效斌三江貫通調水分洪方案
(七)張世禧青藏高原大隧道方案
(八)楊樹清“海洋水庫群”方案
(九)楊永年隧洞串聯(lián)方案
(十)張承建“海日蓮”方案
(十一)崔康里通天大運河方案
(十二)馬習藏青隧道調水方案
(十三)張冬輝、米瑞三層并進方案
(十四)霍有光陸海統(tǒng)籌“引渤入疆”海水西調方案
(十五)王紅旗、吳祖發(fā)空中南水北調方案
二、對現(xiàn)有方案的學習性思考
三、西線引水應遵循的基本思路
第四部分 高程引水方案概述
一、高程引水擬覆蓋區(qū)域
二、高程引水方案
(一)引水方案概述
(二)進水口選擇
(三)出水口選擇
(四)引水方式
三、引水人柴后水流線路
四、高程引水的效益
(一)造就耕地1000萬畝以上
(二)增加局部降雨
(三)工程成本估算
第五部分 低程引水方案概述(推薦閱讀)
一、關鍵是確定工程的“受水點”
(一)地理位置獨特
(二)地理條件優(yōu)越
二、確定黃河蓄調點位
三、確定最近引水源
(一)大渡河引水方案
(二)利用白龍江和洮河河道縮短引水距離
四、依次設計其他各級河流引水方案
(一)雅礱江至大渡河
(二)金沙江至雅礱江
(三)瀾滄江至金沙江
(四)怒江至瀾滄江
(五)雅魯藏布江至怒江
五、可以只引汛期水
六、諸河引水量概算
(一)雅魯藏布江661.6億立方米
(二)怒江246.05億立方米
(三)瀾滄江328億立方米
(四)金沙江118.62億立方米
(五)雅礱江220.72億立方米
(六)大渡河53.14億立方米
(七)白龍江10億立方米
第六部分 低程引水灌溉路線
一、北偏東方向——阿拉善左旗引水100億立方米比照灌地3440萬畝
二、北偏西方向——民勤支線引水100億立方米比照灌地3060萬畝
三、北偏西方向——金昌支線引入100億立方米比照灌地3418.54萬畝
四、北偏西方向——張掖支線
五、北偏東方向——閃電河支流線
六、玉門支線簡述
七、新疆方向——南疆支線簡述
八、新疆方向——北疆支線簡述
第七部分 引水對西北氣候和環(huán)境的影響(推薦閱讀)
一、引來的水是否足夠蒸發(fā)
(一)南北方蒸發(fā)量比較
(二)引來的水究竟夠不夠蒸發(fā)
二、引水一定會增加西北降雨量
三、“疊加降雨”改變西北環(huán)境
(一)引水將給西北帶來相當于引水量3.65倍的降雨量
(二)引水蒸發(fā)后約72.6%的水汽會在西北形成降雨
(三)降雨的作用無可替代
(四)不要小看露珠的作用
四、引水對西北氣候影響的若干辯證觀點
(一)辯證看待西北特殊地形
(二)辨證地認識盛行的西北風
五、引水必將導致黃土高原(含河套地區(qū))全面綠化
(一)黃土高原形成的機理
(二)引水必將導致黃土高原(含河套地區(qū))全面綠化
(三)解決黃土高原地區(qū)的缺水問題
六、西線引水實質是“借水還水”
七、引水對黃河的影響
(一)推算向黃河自然補水約357.7億立方米
(二)黃河水將變得更清澈
八、消滅沙塵暴
九、降低晝夜溫差,改善人居環(huán)境
十、改良土壤
十一、改善環(huán)境綠化祖國
十二、蓄調洪水減少洪澇災害
十三、逆轉青藏高原雪線升高和土地沙化趨勢
(一)雪線上升的原因
(二)雪線對空氣濕度更加敏感
(三)干冷的西北風是造成雪線上升和土地沙化的原因
(四)人類高估了自己對西北氣候的影響能力
(五)引水是最根本的環(huán)保事業(yè)
十四、吸收溫室氣體,緩解地球變暖趨勢
十五、促進民族團結,鞏固西部邊疆
第八部分 徹底解決糧食問題(推薦閱讀)
一、將西北自然河流灌溉能力作為參照對象,計算出水的平均灌溉能力為32.9329萬畝/億立方米
二、引水可以直接灌溉耕地5.5025億畝
三、間接再灌溉耕地9.6069億畝以上
四、一舉解決困擾中國人的糧食及食品安全問題
第九部分 西線引水的爭論與啟示
一、引水的質疑和反對聲
二、對質疑聲的質疑
(一)擔心大西線工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二)關于誘發(fā)地震的問題
(三)關于西線工程可能無水可調的問題
(四)西線工程對青藏高原水環(huán)境破壞的問題
(五)對水力發(fā)電影響的問題
(六)引水后又遇到“西南大旱”怎么辦
(七)引水真的會導致干旱化、沙化和水質惡化嗎
(八)質疑大渡河流域是否還有水可調
(九)擔心引水打破自然平衡
(十)認為世界上還沒有先例
(十一)擔憂建設資金不足
三、飛龍構想經濟效益概算
四、南水北調中的水利政治
第十部分 大西線及飛龍構想之命運猜想
一、大西線及飛龍構想是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中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選項
二、資源形勢愈加嚴峻
三、從人口安全的角度看
四、水資源分布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極為不利,迫切需要進行再分配
五、世界歷史上,古代文明的產生和消亡,都與農業(yè)的興衰密不可分
六、美國加州“北水南調”工程
七、為未來國際競爭布局
八、大西線飛龍構想是我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體系的需要
團隊考察活動剪影
部分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