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交通運輸公路運輸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的能量管理策略

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的能量管理策略

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的能量管理策略

定 價:¥69.00

作 者: [加拿大] 謝爾頓S.威廉森 著;王典 等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國際電氣工程先進技術(shù)譯叢
標(biāo) 簽: 工業(yè)技術(shù) 汽車 汽車與交通運輸

ISBN: 9787111523956 出版時間: 2016-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5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為找到一種在車輛上安全、可持續(xù)、環(huán)保,并且可以商業(yè)化運用電能的方法,本書針對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拓?fù)浣Y(jié)構(gòu)和能量存儲系統(tǒng),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汽車及其電池技術(shù),車載電源的電池管理、充電以及電網(wǎng)和可再生能源接口,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的電力電子變換器拓?fù)浣Y(jié)構(gòu)以及其在電網(wǎng)中的作用、效率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本書使用了大量具體的實例,論述生動形象,易于被讀者接受。

作者簡介

暫缺《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的能量管理策略》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原書致謝
第1章概述
1.1背景
1.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基礎(chǔ)知識
1.2.1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基本概念
1.2.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工作原理
1.3仿真平臺:高級車輛仿真器(ADVISOR)軟件
參考文獻
第2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2.1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概念
2.1.1電動汽車
2.1.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1.3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2.2.1基本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配置
2.2.2當(dāng)前和未來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2.3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2.4純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第3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存儲系統(tǒng)
3.1簡介
3.2電池
3.2.1理想模型
3.2.2線性模型
3.2.3戴維南模型
3.3超級電容器的電氣模型
3.3.1雙層超級電容器模型
3.3.2電池/超級電容器混合模型
3.4飛輪儲能系統(tǒng)的電氣模型
3.5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
3.5.1可再生燃料電池電源的詳細(xì)電氣模型
參考文獻
第4章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4.1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4.1.1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概念
4.1.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工作原理
4.2串聯(lián)式與并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傳動系的效率
4.2.1簡介
4.2.2基于部件級的效率分析
4.3不同的行駛模式和再生制動效率分析
4.3.1簡介
4.3.2車輛的規(guī)格及建模
4.3.3基于多樣化行駛模式的總效率比較
4.4再生制動效率分析
4.5總電氣傳動系效率分析
4.6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建模與控制
4.6.1建模環(huán)境
4.6.2功率組件的建模與選擇
4.6.3燃料電池系統(tǒng)
4.6.4電池系統(tǒng)
4.6.5電動機控制器系統(tǒng)
4.6.6基準(zhǔn)車輛
4.6.7小結(jié)
4.6.8控制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4.7燃料電池和牽引系統(tǒng)的電力電子接口
4.7.1簡介
4.7.2動力傳動系配置
4.7.3功率部件建模
4.8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概念
4.8.1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架構(gòu)
參考文獻
第5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shù)
5.1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能量存儲問題
5.1.1電池類型
5.1.2電池模型與仿真
5.1.3鋰離子電池
5.1.4鋰離子電池的特性
5.1.5循環(huán)壽命與荷電狀態(tài)
5.1.6關(guān)鍵問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第6章車載電源電池管理
6.1電池組電壓均衡的問題
6.1.1簡介
6.2傳統(tǒng)和先進均衡器介紹
6.2.1電阻式均衡器
6.2.2電容式均衡器
6.2.3電感式均衡器
6.2.4Cuk均衡器
6.2.5基于變壓器的均衡器
6.2.6新型電池電壓均衡器
6.2.7小結(jié)
6.3電池電壓均衡的經(jīng)濟性
6.3.1簡介
6.3.2電池均衡器的重要性
6.3.3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電池均衡器
6.3.4電池均衡器的成本分析
6.3.5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經(jīng)濟性分析
6.3.6小結(jié)
6.4新型電池均衡器的設(shè)計和性能
6.4.1簡介
6.4.2設(shè)計規(guī)格
6.4.3新型電池電壓均衡器的電路分析
6.4.4新型電池電壓均衡器的數(shù)學(xué)模型
6.4.5仿真與實驗結(jié)果的對比分析
6.4.6典型均衡器與樣機之間的實驗結(jié)果比較
6.4.7均衡器連接方式
6.4.8小結(jié)
6.5電池均衡器的控制電路設(shè)計
6.5.1簡介
6.5.2控制器功能
6.5.3鋰離子電池的等效電路模型
6.5.4VOC的確定
6.5.5VOC的估計方法
6.5.6電池均衡器控制策略
6.5.7新型電池均衡器控制器建模
6.5.8電池均衡器控制系統(tǒng)簡化
6.5.9電池均衡器控制器的數(shù)學(xué)推導(dǎo)
6.5.10頻域下的電池均衡器控制器穩(wěn)定性分析
6.5.11時域下的電池均衡器控制器穩(wěn)定性分析
6.5.12新型電池均衡器實驗結(jié)果分析
6.5.13理論和實驗結(jié)果比較
6.5.14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7章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電池充電:電網(wǎng)和可再生能源接口
7.1簡介
7.2電池的充電方式
7.2.1電池參數(shù)
7.2.2充電方式
7.2.3充電的終止方式
7.2.4充電的程序設(shè)定
7.3電網(wǎng)充電
7.3.1線路的穩(wěn)定問題
7.3.2逆變器畸變和直流電的接入
7.3.3本地的分布配置
7.4可再生能源充電
7.4.1光伏系統(tǒng)成為電池充電的基本組成部分
7.4.2光伏陣列模型
7.4.3控制系統(tǒng)的設(shè)計
7.4.4仿真結(jié)果
7.4.5小結(jié)
7.5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的電力電子技術(shù)
7.5.1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應(yīng)用所需的電力電子技術(shù)
7.5.2光伏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
7.5.3中央逆變器
7.5.4串聯(lián)式逆變器
7.5.5模塊式逆變器
7.6光伏逆變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7.6.1配有DCDC變換器和隔離器的光伏逆變器
7.6.2只配有DCDC變換器的光伏逆變器
7.6.3只配有隔離器的光伏逆變器
7.6.4無DCDC變換器和隔離器配置的光伏逆變器
7.6.5可能的光伏互連方案
7.6.6推薦的結(jié)構(gòu)
7.7功率變換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7.7.1最大功率點跟蹤器環(huán)節(jié)
7.7.2整流器/逆變器環(huán)節(jié)
7.7.3充電器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第8章為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的電力電子變換器拓?fù)浣Y(jié)構(gòu)
8.1為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的電網(wǎng)和光伏系統(tǒng)
8.1.1電力電子逆變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8.1.2推薦的功率變換拓?fù)浣Y(jié)構(gòu)
8.1.3Z型變換器
8.2用于電網(wǎng)和光伏系統(tǒng)互連的DCDC變換器和DCAC逆變器
8.2.1雙向隔離DCDC變換器的設(shè)計
8.2.2匝數(shù)比的計算
8.2.3DCDC變換器的等效平均電路的演變
8.2.4Z型電路的設(shè)計:電容
8.2.5Z型電路的設(shè)計:電感
8.2.6Z型變換器的交流分析
8.2.7備注
8.2.8成本
8.2.9可靠性
8.2.10與光伏電源和電網(wǎng)交互的動態(tài)性能
8.2.11設(shè)計的靈活性
8.3為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充電的新型集成式DCACDC變換
8.4基于高頻變壓器的隔離式充電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8.4.1背景
8.4.2隔離器和直流環(huán)節(jié)
8.5組件的設(shè)計
8.5.1隔離變壓器匝數(shù)比的計算
8.5.2直流環(huán)節(jié)濾波器
8.5.3逆變器橋和DCDC變換器的功率器件
8.6評估
8.6.1成本
8.6.2可靠性
8.6.3與光伏電源和電網(wǎng)交互的動態(tài)性能
8.6.4設(shè)計的靈活性
8.7無變壓器的充電器拓?fù)浣Y(jié)構(gòu)
8.7.1背景
8.7.2組件的設(shè)計
8.8評估
8.8.1成本
8.8.2可靠性
8.8.3與光伏電源和電網(wǎng)交互的動態(tài)性能
8.8.4設(shè)計的靈活性
8.9測試系統(tǒng)的建模與仿真結(jié)果
8.9.1Z型變換器
8.9.2無電池系統(tǒng)(方案1)
8.9.3帶電池系統(tǒng)(方案1)
8.9.4帶電池系統(tǒng)(方案2)
8.9.5IPV紋波、光伏利用率、最大功率點跟蹤器
8.9.6功率損耗(效率)
8.9.7基于可替代Z型變換器中拓?fù)浣Y(jié)構(gòu)的效率結(jié)果
8.10結(jié)論
8.11配置直流環(huán)節(jié)的高頻隔離式拓?fù)浣Y(jié)構(gòu)
8.12無變壓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8.12.1動態(tài)性能
8.13效率
參考文獻
第9章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智能電網(wǎng)中的應(yīng)用
9.1簡介
9.2車輛到電網(wǎng)與電網(wǎng)到車輛的能量傳輸問題
9.3車輛到電網(wǎng)的輔助服務(wù)
9.4車輛到家庭和家庭到車輛的概念
9.5互連條件
9.5.1變換器損耗的計算
9.5.2變換器的拓?fù)浣Y(jié)構(gòu)
9.6案例分析
9.6.1方案
9.6.2小結(jié)
9.7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油井到車輪的效率分析
10.1油井到車輪的效率分析
10.2先進車輛傳動系的理論效率計算
10.3研究車輛的仿真設(shè)定
10.4基于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傳動系仿真結(jié)果的總效率分析
10.5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傳動系的加速性能和油井到車輪的溫室氣體排放
10.6未來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