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1 研究意義 /11.2 研究綜述 /31.3 研究思路 /171.4 研究方法 /212 時空坐標中的近代中國“新文化生產方式” /222.1 生產方式與文化生產方式 /222.2 與“傳統(tǒng)”相對的近代中國“新”文化生產方式 /272.3 與“西”相對的近代“中國”新文化生產方式 /362.4 小結 /413 危亡時局對新文化生產方式的選擇:工業(yè)文明的挑戰(zhàn)與清王朝的衰弱/433.1 貿易、戰(zhàn)爭與工業(yè)文明的挑戰(zhàn) /433.2 人口壓力、叛亂與清王朝的衰弱 /463.3 新文化生產方式:對外開放的結果與救亡圖存的選擇 /504 文化生產思想轉變:傳教士與近代文人 /524.1 從宗教傳播到西學傳播:傳教士與西學東漸 /534.2 從精英導向到大眾教化:“新民”思潮與文人投身文化產業(yè) /584.3 文化生產思想轉變與文化社會化大生產的人才支撐 /635 新文化生產要素的引入與本土化:電影與唱片 /655.1 中國電影與唱片的肇始:外商、外資與新技術 /665.2 電影與唱片的中國制造:從內容生產到物質生產的本土化 /715.3 跨越識字門檻:電影、唱片與文化大眾化 /766 文化生產組織近代化申報館與商務印書館 /806.1 企業(yè)組織形式的近代化:公司制的確立與股份制的推行 /816.2 企業(yè)運營方式的近代化:兩權分離與組織管理科學化 /876.3 組織的力量:文化生產主體的轉型、集聚與近代中國的城市化 /1017 新文化生產關系的制度建構:文化生產的商業(yè)機制與政府規(guī)制 /1047.1 稿酬制度與大清著作權律驅動文化生產的商業(yè)機制 /1057.2 從大清印刷物專律到袁記出版法規(guī)范文化生產的政府規(guī)制 /1127.3 新文化生產關系的制度建構:文化生產的商業(yè)機制和政治規(guī)制 /1198 文化生產日?;c文化階層的結構性變遷 /1218.1時務報文化話語權的再分配 /1218.2“大世界”游樂場:文化生產的大眾指向 /1258.3 文化生產日常化與文化階層的結構性變遷 /1299 文化生產空間集聚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空間斷裂 /1339.1 文化福州路:文化生產的空間集聚 /1339.2 摩登上海:文化生產中心與現代都市的同構 /1429.3 文化生產空間集聚、文化空間生產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空間斷裂/14510 總結與討論 /15010.1 總結 /15010.2 討論 /157參考文獻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