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導論(精)

史學方法導論(精)

史學方法導論(精)

定 價:¥25.00

作 者: 傅斯年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中國文化叢書
標 簽: 歷史 史學理論

ISBN: 9787101111194 出版時間: 2015-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史學方法導論(精)》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僅詳細分析了各種史料的分析、鑒別與應用方法,而且強調了“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觀點。另附其殘稿“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何茲全先生評價此稿“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紀中國史學大師的寶座,享有大師榮譽”。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他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chuàng)辦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影響深遠。 傅斯年是胡適的學生,但胡適說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人世最難得合并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而我們的孟真確能一身兼有這些最難兼有的品性與才能?!焙m當年剛進北大擔任教授時,就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比他的學問好,而他在北大講中國哲學史之所以沒有被學生趕下臺,就是因為傅斯年等人在私底下做了他的“保護人”。

圖書目錄

史學方法導論
擬目
史料論略
第一章 史料之相對的價值
第一節(jié) 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
第二節(jié) 官家的記載對民間的記載
第三節(jié) 本國的記載對外國的記載
第四節(jié) 近人的記載對遠人的記載
第五節(jié) 不經(jīng)意的記載對經(jīng)意的記載
第六節(jié) 本事對旁涉
第七節(jié) 直說與隱喻
第八節(jié) 口說的史料對著文的史料
夷夏東西說
一、亳一商一殷
(一)商代發(fā)跡于東北,渤海與古兗州是其建業(yè)之地
(二)亳
(三)商代拓土之三期
二、夏跡
三、夏夷交勝
四、諸夷姓
(一)太嗥之族
(二)少嗥之族
五、總結上文
姜原
一、姜之世系
二、姜之地望
三、姜姓在西周的事跡
四、姜羌為一字
周東封與殷遺民
大東小東說
一、大東小東的地望和魯、燕、齊的初封地
二、周初東向發(fā)展之步驟
三、周公之事功
論所謂五等爵
一、五等稱謂的淆亂
二、公侯伯子男釋字
三、既非五等,更無五等爵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