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有機物絡合萃取化學(第二版)

有機物絡合萃取化學(第二版)

有機物絡合萃取化學(第二版)

定 價:¥98.00

作 者: 戴猷元,秦煒,張瑾,單欣昌 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化學工業(yè) 基本有機化學工業(yè)

ISBN: 9787122233899 出版時間: 2015-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有機物絡合萃取化學(第二版)》分原理和應用兩部分,全面介紹了有機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過程影響因素、溶劑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絡合萃取的過程描述、溶劑萃取的相平衡、中性含磷類絡合萃取體系、酸性含磷類絡合萃取體系、胺類萃取體系、絡合萃取體系中重要參數(shù)的QSPR研究、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溶劑萃取的過程設計、QSPR研究在絡合萃取體系設計中的應用、絡合萃取技術的應用舉例等內(nèi)容。其中重點介紹了絡合萃取的化學原理、過程特征、萃取體系、分離工藝及模型預測、應用實例及前景。在有機物絡合萃取機理分析和研究日趨深入的基礎上,本次對全書進行了系統(tǒng)地修訂,并重點對應用實例部分進行了必要的補充。
  《有機物絡合萃取化學(第二版)》可作為高等院?;ぁ⑸锘?、環(huán)境、制藥等專業(yè)師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上述專業(yè)從事分離過程研究開發(fā)、設計和運行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戴猷元,清華大學,清華工業(yè)開發(fā)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化學工程與技術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長期講授《化工原理》(學校一類課)、《化工概論》等課程;科研方面的重點是液液萃取分離過程的新工藝和新方法的研究??蒲蟹矫娴闹攸c是萃取分離過程的新工藝和新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擔“液液萃取過程及設備的基本規(guī)律研究”、“新型膜分離過程的研究”等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抗生素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負責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絡合萃取法處理工業(yè)含酚廢水技術”和其他部委和企業(yè)的研究課題。萃取新工藝方面,有機物稀溶液絡合萃取工藝研究和機理探討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絡合萃取法處理工業(yè)含酚廢水技術”和“絡合萃取法處理工業(yè)苯胺廢水技術”等科技成果均屬國內(nèi)首創(chuà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萃取新方法方面,在膜萃取過程的研究、外場對分離過程的強化、萃淋樹脂分離過程的研究、聚合物反膠團萃取、預分散溶劑萃取、濁點萃取等新的領域取得成果。近二十年,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教育教學獎20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四等獎1項),授權(quán)專利26項。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有機物稀溶液分離體系
1.2 可逆絡合反應萃取分離方法
1.3 定量結(jié)構(gòu)性質(zhì)關系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2章 有機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過程影響因素
2.1 物質(zhì)溶解過程的一般描述
2.2 有機物在溶劑中的溶解特性
2.2.1 有機物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2.2.2 有機物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特性
2.3 有機物萃取的各種影響因素
2.3.1 空腔作用能和空腔效應
2.3.2 被萃溶質(zhì)親水基團的影響
2.3.3 溶質(zhì)與有機溶劑相互作用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 溶劑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絡合萃取的過程描述
3.1 溶劑萃取中的基本概念
3.1.1 分配定律和分配常數(shù)
3.1.2 分配系數(shù)
3.1.3 萃取率
3.1.4 相比和萃取因子
3.1.5 萃取分離因數(shù)
3.1.6 萃取平衡線
3.1.7 物理萃取與化學萃取
3.2 絡合萃取過程的描述
3.3 絡合萃取體系的基本特征
3.3.1 分離對象的特性
3.3.2 絡合劑的特性
3.3.3 稀釋劑的選擇
3.3.4 絡合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選擇性
3.4 絡合萃取體系的重要的特征性參數(shù)
3.4.1 分離溶質(zhì)的疏水性參數(shù)lgP
3.4.2 分離溶質(zhì)的電性參數(shù)pKa
3.4.3 絡合劑的表觀堿(酸)度pKa,B
3.4.3.1 絡合萃取劑表觀堿(酸)度的定義
3.4.3.2 絡合萃取劑表觀堿(酸)度的測定方法
3.4.3.3 絡合萃取劑表觀堿(酸)度的影響因素
3.4.4 絡合劑相對堿(酸)度pKa,BS
3.4.4.1 以被萃溶質(zhì)為對象的絡合萃取劑相對堿(酸)度的定義
3.4.4.2 絡合萃取劑相對堿(酸)度的測定方法
參考文獻

第4章 溶劑萃取的相平衡
4.1 物理萃取的相平衡
4.1.1 物理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
4.1.2 弱酸或弱堿的萃取相平衡
4.1.3 萃取相溶質(zhì)自締合的萃取相平衡
4.1.4 混合溶劑物理萃取的相平衡
4.2 絡合萃取的相平衡
4.2.1 絡合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
4.2.2 絡合萃取相平衡的質(zhì)量作用定律分析方法
4.2.2.1 有機相中發(fā)生反應的絡合萃取模型
4.2.2.2 界面發(fā)生反應的絡合萃取模型
4.2.3 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和分配系數(shù)
4.2.4 萃合物化學組成的確定
4.2.4.1 斜率法
4.2.4.2 等摩爾系列法
4.3 表觀堿(酸)度、相對堿(酸)度與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4.3.1 表觀堿(酸)度與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4.3.2 相對堿(酸)度與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參考文獻

第5章 中性含磷類絡合萃取體系
5.1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基本特性
5.2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基本反應
5.2.1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與水分子的反應
5.2.2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與酸分子的反應
5.2.3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與醇類的反應
5.3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堿性的表征
5.3.1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的表觀堿度pKa,B
5.3.2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的相對堿度pKa,BS
5.4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5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二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6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一元酚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7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多元酚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8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芳香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9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對醇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5.10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堿性與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5.10.1 表觀堿度和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5.10.2 相對堿度和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
參考文獻

第6章 酸性含磷類絡合萃取體系
6.1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基本特性
6.2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基本反應
6.2.1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在兩相中的分配
6.2.2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在水相中的解離平衡
6.2.3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的兩相解離平衡常數(shù)
6.2.4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有機相的自締合反應
6.2.5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與有機物分子的反應
6.2.6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與有機物陽離子的反應
6.3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的表觀酸度
6.4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對胺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4.1 苯胺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4.2 脂肪胺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4.3 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的關聯(lián)
6.4.4 絡合劑負載有機胺的紅外譜圖分析
6.5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對醇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6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對氨基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6.1 L苯丙氨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6.2 L異亮氨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6.3 L色氨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7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對其他兩性官能團有機物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7.1 對氨基酚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6.7.2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參考文獻

第7章 胺類萃取體系
7.1 胺類萃取劑的基本特性
7.2 胺類萃取劑的基本反應
7.2.1 胺類萃取劑與有機酸分子的反應
7.2.2 胺類萃取劑與酸根陰離子的反應
7.2.3 胺鹽或季銨鹽的自締合反應
7.3 胺類萃取體系的萃取機理探討
7.3.1 胺類萃取體系的反應機制分析
7.3.2 胺類萃取體系的萃合物結(jié)構(gòu)
7.3.3 胺類萃取體系的兩種歷程
7.3.3.1 胺類萃取劑絡合萃取有機羧酸的兩種歷程
7.3.3.2 胺類絡合劑絡合萃取苯酚的兩種歷程
7.3.4 胺類萃取體系的紅外光譜定量分析
7.4 胺類萃取劑堿性的表征
7.4.1 胺類萃取劑的表觀堿度pKa,B
7.4.2 胺類萃取劑的相對堿度pKa,BS
7.5 胺類萃取劑對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5.1 一元羧酸的親油性參數(shù)lgP對絡合萃取的影響
7.5.2 一元羧酸的pKa值對絡合萃取的影響
7.5.3 一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數(shù)及關聯(lián)
7.5.4 表觀堿度、相對堿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數(shù)
7.5.4.1 表觀堿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數(shù)
7.5.4.2 相對堿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數(shù)
7.6 胺類萃取劑對多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6.1 TOA對多元羧酸的絡合萃取特性
7.6.2 多元羧酸的表觀萃取平衡常數(shù)及關聯(lián)
7.7 胺類萃取劑對一元酚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8 胺類萃取劑對多元酚類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9 胺類萃取劑對芳香酸及有機磺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9.1 胺類萃取劑對芳香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9.2 胺類萃取劑對有機磺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10 胺類萃取劑對兩性官能團有機物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10.1 對氨基酚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10.2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7.10.3 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
參考文獻

第8章 絡合萃取體系中重要參數(shù)的QSPR研究
8.1 有機物疏水性參數(shù)的QSPR研究
8.1.1 疏水性參數(shù)與分子連接性指數(shù)
8.1.2 有機羧酸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2.1 一元(直鏈,含支鏈或含取代鹵原子)羧酸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2.2 一元羥基取代羧酸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2.3 二元羧酸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2.4 脂肪族羧酸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3 醇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4 胺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 其他脂肪族有機化合物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1 飽和烷烴的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2 醚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3 醛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4 酮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5.5 酯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6 脂肪族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總QSPR模型的建立
8.1.7 芳香族有機羧酸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1.7.1 芳香族有機羧酸疏水性常數(shù)模型參數(shù)的選擇
8.1.7.2 芳香族有機羧酸疏水性常數(shù)定量模型的建立
8.1.8 酚類有機物疏水性常數(shù)關聯(lián)式
8.2 有機物pKa的QSPR研究
8.2.1 影響有機物pKa的因素
8.2.2 芳香族衍生物pKa值的定量模型
8.2.2.1 描述芳香族衍生物pKa的參數(shù)
8.2.2.2 取代苯甲酸的pKa的定量模型
8.2.2.3 取代苯酚的pKa的定量模型
8.2.2.4 取代苯胺的pKa的定量模型
8.2.3 脂肪族有機羧酸pKa的定量模型
8.2.3.1 描述脂肪族有機羧酸pKa的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8.2.3.2 多元羧酸離子連接性指數(shù)的定義和計算
8.2.3.3 脂肪族羧酸pKa的定量模型的建立
8.2.3.4 脂肪族有機羧酸pKa的QSPR模型預測
8.3 萃取劑表觀堿度pKa,B的QSPR研究
8.3.1 表觀堿度QSPR模型參數(shù)的選擇
8.3.2 三辛胺非極性稀釋劑體系表觀堿度pKa,B的QSPR模型
8.3.3 三辛胺極性稀釋劑體系表觀堿度pKa,B的QSPR模型
8.3.4 三辛胺稀釋劑體系表觀堿度pKa,B的其他QSPR模型
8.3.5 中性含磷類萃取劑體系表觀堿度pKa,B的QSPR模型
8.3.6 酸性含磷類萃取劑體系表觀酸度pKa,A的QSPR模型
參考文獻

第9章 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1 概述
9.2 絡合萃取平衡常數(shù)的QSPR模型描述
9.3 有機羧酸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3.1 三辛胺(TOA)絡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2 三辛胺(TOA)絡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3 三烷基氧膦(TRPO)絡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
9.3.4 三烷基氧膦(TRPO)絡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
9.4 酚類有機物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5 芳香酸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6 胺類有機物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6.1 芳香胺有機物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6.2 脂肪胺類有機物絡合萃取體系的QSPR研究
9.7 兩性官能團有機物絡合萃取的探討
參考文獻

第10章 溶劑萃取的過程設計
10.1 萃取劑的選擇
10.1.1 萃取劑選擇的一般原則
10.1.2 物理萃取溶劑的選擇
10.1.3 絡合萃取劑的選擇
10.2 溶劑萃取的過程設計
10.2.1 單級萃取過程
10.2.2 多級錯流萃取過程
10.2.3 多級逆流萃取過程
10.2.4 萃取反萃交替過程
10.2.5 微分接觸式逆流萃取過程
10.3 萃取劑的再生方法
10.3.1 溫度擺動效應
10.3.2 pH擺動效應
10.3.3 稀釋劑組成擺動效應
10.3.4 揮發(fā)性有機堿的pH擺動效應
參考文獻

第11章 QSPR研究在絡合萃取體系設計中的應用
11.1 絡合萃取平衡的兩種預測模型
11.1.1 絡合萃取平衡的DpH模型
11.1.2 雙組分絡合萃取平衡模型
11.2 pH>pKa條件下實現(xiàn)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2.1 乳酸稀溶液絡合萃取體系的設計
11.2.2 丙酸稀溶液絡合萃取體系的設計
11.2.3 中高pH值苯酚稀溶液絡合萃取體系的設計
11.3 雙組分稀溶液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1 乳酸/乙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2 丙酸/乙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3 乙醛酸/草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4 乙醛酸/乙醇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5 苯甲酸/乙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6 丙烯酸/乙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設計
11.3.7 有機羧酸雙組分分離的絡合萃取體系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12章 絡合萃取技術的應用舉例
12.1 醋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回收
12.2 有機物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1 取代羧酸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2 苯甲酸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3 磺酸類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4 含酚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4.1 N503 堿法萃取脫酚工藝
12.2.4.2 QH 1型溶劑絡合萃取脫酚工藝
12.2.4.3 其他含酚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5 苯胺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6 硝基苯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7 兩性官能團有機物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7.1 對氨基酚廢水的絡合萃取處理
12.2.7.2 對氨基苯磺酸的絡合萃取處理
12.3 萃取發(fā)酵耦合過程
12.3.1 發(fā)酵反應過程中的產(chǎn)物抑制
12.3.2 萃取發(fā)酵耦合過程的特點
12.3.3 pH>pKa條件下的萃取
12.3.4 萃取劑的生物相容性
12.3.5 萃取發(fā)酵過程中操作條件的影響
12.3.6 萃取與反應耦合過程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附錄 分子連接性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