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機械、儀表工業(yè)發(fā)動機原理(第2版)

發(fā)動機原理(第2版)

發(fā)動機原理(第2版)

定 價:¥35.00

作 者: 林學東 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工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平滩?/td>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482093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56 字數:  

內容簡介

《發(fā)動機原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主要以車用電控發(fā)動機為主,在四沖程循環(huán)理論的基礎上,著重闡述發(fā)動機熱功轉換的基本原理、特點、性能分析方法,汽油機、柴油機混合氣形成和燃燒原理,以及有害排放物及其生成機理,并從整車性能匹配與評價角度,講述改善發(fā)動機性能和排放特性的技術措施?!栋l(fā)動機原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共八章,內容包括:內燃機的發(fā)展史、四沖程內燃機的理論循環(huán)與實際循環(huán)、換氣過程及其提高充氣效率的措施、燃料與燃燒、汽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發(fā)動機特性曲線的分析、發(fā)動機與整車性能匹配等。

作者簡介

林學東,博士,1959年出生,吉林大學汽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1月吉林工業(yè)大學內燃機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先后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3~1995年公派到日本ISUZU汽車公司大型柴油機設計部進修;1998~1999年受國家委派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合作研究Dl-CNG發(fā)動機燃燒機理;2007~2008年以專家身份受聘于韓國機械研究院合作研究清潔發(fā)動機燃燒技術。1997~2010年擔任吉林大學內燃機系副主任,主管教學工作。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內燃機燃燒過程優(yōu)化控制、電子控制技術、內燃機噪聲控制及整車動力匹配方面的研究。發(fā)表論文60余篇,出版《車用發(fā)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汽車動力匹配技術》《現(xiàn)代汽車動力傳動裝置的控制技術》等專著和教材4部,參編《汽車構造》等教材2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內燃機的發(fā)展
一、內燃機概念的形成
二、從內燃機草圖到蒸汽機
三、蒸汽革命——蒸汽汽車時代
四、四沖程理論與內燃機的發(fā)明
五、內燃機汽車的問世
第二節(jié) 內燃機在汽車上的應用
一、汽車的基本結構
二、三種動力的競爭
三、內燃汽車發(fā)展的幾個階段

第二章 內燃機的循環(huán)及性能評價指標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內燃機的理論循環(huán)
一、卡諾循環(huán)與內燃機的動力循環(huán)
二、三種理論循環(huán)
三、理論循環(huán)的評價
四、理論循環(huán)的比較
第三節(jié) 內燃機的實際循環(huán)及其評價指標
一、實際循環(huán)
二、評價指標
第四節(jié) 內燃機的有效性能指標
一、動力性指標
二、經濟性指標
三、排放指標
第五節(jié) 機械損失
一、機械效率
二、內燃機的機械損失
三、機械損失的測定
第六節(jié) 熱平衡

第三章 內燃機的換氣過程
第一節(jié) 四沖程內燃機的換氣過程
一、排氣過程
二、進氣過程
三、配氣定時及氣門疊開現(xiàn)象
四、換氣損失
第二節(jié) 充氣效率及影響因素
一、充氣效率
二、影響充氣效率的因素
第三節(jié) 提高充氣效率的措施
一、減小進氣系統(tǒng)阻力
二、合理選擇配氣定時
三、有效利用進氣管的動態(tài)效應
四、有效利用排氣管的波動效應
第四節(jié) 增壓技術
一、增壓器的類型及特點
二、廢氣渦輪增壓器的能量回收
三、增壓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曲線
第五節(jié) 廢氣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
一、概述
二、廢氣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分類

第四章 內燃機的燃料與燃燒
第一節(jié) 內燃機燃料及其提煉
一、石油中烴的分類及性質
二、燃料的提煉方法及對燃料性能的影響
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燃料的現(xiàn)狀及使用特性
一、柴油
二、汽油
三、汽油、柴油性能的差異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燃燒熱化學
一、1kg燃料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
二、過量空氣系數
三、a>1時完全燃燒的產物及數量
四、燃料熱值與混合氣熱值
第四節(jié) 燃燒的基本知識
一、自燃著火理論
二、內燃機的燃燒方式
第五節(jié) 內燃機燃料及燃燒方式的發(fā)展趨勢

第五章 汽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
第一節(jié) 汽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及熱功轉換特點
一、外部混合氣的形成特點
二、缸內直噴式混合氣的形成特點
三、空燃比與發(fā)動機性能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汽油機的燃燒過程
一、點火過程
二、正常燃燒過程
三、不正常燃燒
四、使用因素對燃燒過程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汽油機燃料噴射量的控制
一、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
二、質量流量式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的噴射量控制
三、速度密度式電控汽油噴射系統(tǒng)的噴射量控制
第四節(jié) 汽油機燃燒組織方式及燃燒室
一、對燃燒室的基本要求
二、燃燒室內的氣流特性
三、典型燃燒室
四、汽油機分層給氣和稀薄燃燒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汽油機的有害排放物及其控制
一、汽油機的有害排放物及其產生機理
二、影響汽油機排放特性的因素
三、汽油機排放控制技術
四、汽油機的增壓及米勒循環(huán)

第六章 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和燃燒
第一節(jié) 柴油機熱功轉換的特點
第二節(jié) 柴油機的燃燒過程
一、燃燒階段的劃分
二、燃燒放熱規(guī)律
三、柴油機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機理
四、柴油機排放控制策略
五、柴油機的燃燒噪聲
六、冷起動特性
第三節(jié) 燃油噴射和霧化
一、對燃料噴射系統(tǒng)的要求
二、燃油噴射霧化特性
三、噴射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 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室
一、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方式
二、高速直噴燃燒室結構及其混合氣的形成特點
三、燃燒室內氣流特性及其評價方法
第五節(jié) 燃燒過程的影響因素
一、噴霧特性與燃燒室內氣流特性的匹配
二、影響燃燒過程的運轉因素
第六節(jié) 柴油機的排放控制技術
一、機內措施
二、后處理技術

第七章 發(fā)動機的特性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發(fā)動機的工況
二、發(fā)動機的試驗臺架
三、發(fā)動機的試驗方法
四、發(fā)動機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二節(jié) 發(fā)動機的負荷特性
一、汽油機的負荷特性
二、柴油機的負荷特性
三、汽油機和柴油機負荷特性的區(qū)別
第三節(jié) 發(fā)動機的速度特性
一、汽油機的速度特性
二、柴油機的速度特性
三、汽油機和柴油機速度特性的比較
第四節(jié) 發(fā)動機的萬有特性
第五節(jié) 增壓器與發(fā)動機性能匹配
一、增壓比的選擇
二、增壓中冷
三、渦輪增壓器與發(fā)動機的匹配原理
第六節(jié) EGR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

第八章 發(fā)動機與汽車動力傳動系統(tǒng)的匹配
第一節(jié) 汽車動力傳動裝置及主要參數的確定
一、動力傳動裝置及其作用
二、動力傳動系統(tǒng)主要性能參數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汽車行駛基本原理及特性
一、牽引力
二、汽車的行駛特性
第三節(jié) 發(fā)動機與動力傳動裝置的匹配
一、發(fā)動機性能與汽車性能之間的關系
二、汽車萬有特性及評價
三、整車性能匹配方法
第四節(jié) 整車性能的改進途徑
一、發(fā)動機性能的改進
二、合理選擇底盤參數
三、變速比的最佳控制
四、行車速度的控制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