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遼代社會與文化
第一章 契丹部落聯盟與遼初政體
一 契丹族源
二 大賀氏與遙輦氏部落聯盟
三 由部落聯盟向部族、國家的轉變
四 遼初國體與政體
五 二元制下的中央行政機構
第二章 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一 契丹族的部族制
二 斡魯朵
三 少數民族的屬部與屬國制
四 東丹國
五 因俗而治的道、京、府、州、縣制
第三章 社會階層、家庭結構與人口
一 社會階層
二 家庭結構與家庭人口
三 遼代人口
第四章 社會生產方式
一 農業(yè)
二 漁獵業(yè)
三 畜牧業(yè)
四 工商業(yè)
五 自然災害及其賑濟措施
第五章 生活方式與社會習俗
一 契丹族的衣食住行
二 生誕習俗與再生儀
三 契丹的婚俗與婚制
四 契丹葬俗
五 歲時節(jié)慶與文體娛樂
第六章 遼代文化
一 文化建樹
二 文人與文學
三 繪畫
四 天文學與醫(yī)學
五 薩滿教
六 佛教
七 契丹文化的源流及其歷史影響
第七章 社會控制
一 儒學——治國與維護統治的精神武器
二 唯心主義的天命觀
三 佛學的因果輪回、鬼神報應思想
四 社會控制的強制手段——刑法
第八章 社會改革
一 遼圣宗的改革
二 對圣宗改革的認識
三 向一元制發(fā)展的遼代制度與法律
第九章 移民與民族融合
一 遼代移民及其原因
二 移民的治理方式
三 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變化
四 思想觀念的變化
下編 金代社會與文化
第一章 女真部落聯盟與金初政體
一 女真部落聯盟
二 由部落聯盟向國家的轉變
三 金初政體
第二章 多元化的社會組織結構
一 女真族的猛安謀克制度
二 路、府、州、縣制
三 城市管理制度
四 村社
五 交通
第三章 社會階層與社會人口
一 社會階層
二 人口
三 戶籍
第四章 社會經濟
一 農業(yè)與農業(yè)政策
二 土地制度
三 水利建設
四 商業(yè)
第五章 自然災害及其對策
一 自然災害概況
二 防災救災體制
三 防災措施
四 救災措施
五 自然災害的成因與影響
第六章 社會生活
一 衣食住行
二 婚俗與婚制
三 葬俗
第七章 金代文化
一 金代文人與文化
二 儒學
三 薩滿教
四 佛教
五 道教
第八章 社會改革及其向一元制度的發(fā)展
一 中央官制的改革
二 幣制及其改革
三 社會經濟問題及其對策
第九章 移民與民族融合
一 移民
二 移民的治理方式
三 民族融合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