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世俗性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特征”為視角,對東漢末至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與文化對立”、隋唐的“政治與文化相互認同”、北宋的“政治與文化合一”、元明的“政治與文化疏遠”、清朝(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政治與文化分離”“政——道”關系模式進行深入考論,認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政——道”關系的基本格局經歷了一個從“君權神授”為主到“神權君授”為主的歷史性變化過程。道教與王權的政治交流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影響具有突出的以世俗王權為主導的兼容性特征,從而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整體上呈現出“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而以世俗性為主的混融性。概而言之,道教的神道觀、“人神合一”論與尊王敬孔禮佛的政治與文化實踐,對以君權至上為核心,儒釋道三足鼎立構成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與文化基本格局的形成,作出了獨特的歷史貢獻。